|
||||
近年来,昆明市盘龙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不断探索创新,健全规范区、街道、社区三级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庭院)党支部—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统筹抓好党建引领、监测监督、公共服务、社会安全、城乡治理、宣教动员等重点工作,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切实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据介绍,盘龙区青云街道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党建为根 法治为本 协商议事解民忧”被列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盘龙区先后两次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建立“2+3(1)+N”实体化运行机制,形成风险隐患调处整体合力 盘龙区探索建立“2+3(1)+N”实体化运行机制,以此形成风险隐患调处整体合力。“2”指街道政法委员、担任街道副职的派出所所长;“3(1)”指街道综治办(中心)主任、派出所副所长、司法所所长、(派出法庭庭长);“N”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基层资源力量。 由“2”统筹调解资源,“3(1)”全员参与,整合”N”方面力量,形成“七个闭环”,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出社会治安问题整治等一体推进。 2024年以来,盘龙区共排查发现“六类风险隐患”210起,成功化解197起,调处成功率为93.8%。 高效推动“四中心”融合,建强矛盾纠纷调处平台 整合社会治理资源,依托区、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融合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网格化指挥(服务)中心各项职能,实现12个街道实体融合、105个村(社区)机制融合,融合率达100%。 搭建区级、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实现街道、社区(村)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着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等重点工作。 2023年以来,盘龙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纠纷5586件,成功化解5583件、成功率99.9%。同时,用好“调解+普法”工作模式,矛盾调解普法率达100%。 推动“综治网格+警务网格”“双网”融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为健全完善与新型城乡社区治理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盘龙区建成105个社区警务室,与105个三级网格、599个四级网格、1129个五级网格全面契合;社区民警中队建制在社区办公,社区民警进入社区(村)“两委”,154名专职社区民警、308名社区辅警全部下沉基层网格,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排查化解、社区秩序维护等工作,实现社区民警由“下社区”向“在社区”“知社区”“融社区”转变,做到“警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2024年以来,盘龙区全量刑事、治安警情、电诈立案和损失金额同比分别下降。 探索创新“三有”工作法,有效预防化解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针对心理问题隐蔽性强、难以及时发现、较易引发个人极端案(事)件的情况,盘龙区在青云街道创新推行“三有”心理疏导解纷工作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消除在萌芽,相关做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多措并举,隐蔽问题有人发现。盘龙区整合党员、社区能人、“法律明白人”、楼栋长等力量组建专门队伍,开展入户走访排查,定期分析研判、跟踪回访、动态管控。多点发力,遇到问题有人反映。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孤寡失独老人、心智障碍青少年家庭等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及帮扶服务。搭建心理咨询服务实体平台,由法官、检察官、医生、心理咨询师每月集中“坐诊”,摸排矛盾、研判矛盾、疏导矛盾。建成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组建“管理+服务+专家+专业志愿者”队伍,构建“全链条一体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多管齐下,受理问题有人解决。以综治中心为载体,整合矛盾纠纷调处和心理疏导资源力量,将纠纷调解与心理服务同步进行,做到事结心顺。 2020年至2023年,青云街道刑事案发数下降15%,重点群体违法犯罪数下降73%,突出矛盾纠纷总量下降38%。 (据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