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专题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让优质阅读资源随手可及
花呗携手新华书店总店发起“畅读计划” 支持年轻读者感受阅读的乐趣与力量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让优质阅读资源随手可及

■ 本报记者 皮磊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的康盼盼在县城经营着一家蛋糕店。与人们印象中的蛋糕店略有不同,她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摆放了一个书架,书架上陈列着多部名著和儿童文学作品。当顾客带孩子来店里消费时,孩子们可以坐下来看看书,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书借回家,等读完再来还书。

   此前,康盼盼也在店里短暂地摆放过小型书架,上面有儿童绘本、成语故事等,也有宝妈们喜欢的育儿和生活类书籍。“这样宝宝有书可翻,主力客户宝妈们也可安心挑选和适当休息。”

   在听说“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后,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并早早腾出了店内空间。她说,读好书真的会带来积极的改变,未来还计划承办一些阅读活动。“之前我就在想,如果把100平米的大图书馆拆分成100个1平米的小图书馆,该有多好。现在我的想法成真了。”

   为何愿意腾出最好的位置放一个书架?这些优质的书籍又从哪里来?答案就在书架上摆放的“1平米书架”标识中。

   记者了解到,这是由新华书店总店和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共同发起的“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书架和书籍以及后续运营成本均由企业承担,小店主只需要腾出1平米空间放置书架,让周边的居民和顾客免费看书。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20家小店落地“1平米书架”,康盼盼的蛋糕店是加入该行动的首批小店之一。

   在公共阅读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地区,通过这种触手可及的方式,让人们能够随手接触到优质书籍,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也为更多人提供了精神上的陪伴。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瓦窑村的“小白春天”抗癌宿舍,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血病患儿家庭提供了一个临时的避风港。在这里,患儿家属可以免费入住,免费做饭,分享治疗经验,也互相支持鼓励。

   店主齐利光的孩子得过白血病,治愈过程漫长且艰辛。他意识到,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孩子和家长不仅需要及时准确的治疗,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自2019年起,他便与部分北京高校取得联系,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前来开设“爱心课堂”,组织课业辅导、绘画阅读等活动。

   在得知可以参与“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后,齐利光很快就腾出了活动室内的黄金位置,用来放置书架。他挑选的除了青少年读物,还有心理学、沟通等主题的书籍。在他看来,不只是孩子,家长同样需要通过阅读驱散心头的阴云,“重获好好生活的勇气”。

   不经意间,阅读对孩子的影响也在悄然发生。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患病后,因为病痛,不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多次和父母闹矛盾。最近,他从齐利光的书架上借了本《爱的力量》,在看完后,孩子拉着齐利光轻声说,“之前我对爸爸妈妈的态度不够好,虽然我很痛,但他们的痛也不会比我少。我想找个机会,和他们说声‘对不起’。”“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阅读机会。通过‘1平米书架’,我们希望与遍布城乡的小店合作,让优质阅读资源突破地域限制,让阅读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日常。”对于该项目的价值,新华书店总店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何光宇这样解释。

   记者了解到,“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源于河南省安阳市马上乡李石村的“微光书苑”。2008年起,开超市的李翠利将白酒货架改成书架,摆上自己攒的几百本书,供村里的孩子、成人免费借阅。有人来借书,她还会送糖、送毛巾、送笔记本。一段时间内,李翠利在附近乡村积极推广公益阅读模式,但因为成本较高,难以持久运营。

   2021年年末,“微光书苑”加入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李翠利做公益的成本获得了分担,推广公益阅读的想法也得到了支持。截至目前,李翠利的“微光书苑”已经开了16年,累计借阅人次超40万,不少总来看书的孩子考上了大学。

   如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李翠利还在积极推动乡村阅读公益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发声,让更多人关注这一议题。

   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负责人陈磊此前也在考虑,如果只用到小店1平米的面积,不影响店主经营,这种更轻巧的模式是不是能将“微光书苑”复制到更多地方?“我们与新华书店总店一拍即合,首批落地的20家小店都位于公共阅读资源相对匮乏的县城。后续,无论是大城市、县城还是乡村,只要小店主有动力参与,网商银行都会支持。”

   通过“1平米书架”,街边小店以较低的成本,变成了一座座“微小的公共图书馆”。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王学文在县城开了一家家电维修店。维修店面积不大,但因为紧挨着宁陕县客运站,很多人会在等车的间隙来店里歇脚。热心的王学文不仅购买了塑料板凳让大伙有地儿坐,还会在夏天备凉茶、冬天烧开水,免费请老乡们解渴润喉。

   在闲暇时,王学文喜欢写毛笔字、拉二胡,也爱看书,还自学考取了电工证。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他一直记得,小时候想看本小人书折腾了一个月才如愿。

   “现在有看不完的书了,想让大家看书方便点。”这是他报名参与“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的朴素想法。最近,书架已经运到店里,书架上的书,他想挑选家装类的工具书,也想给孩子们选一些绘本、故事书,甚至还想放一些农技书籍。

   王学文觉得,小小的1平米书架在他和顾客之间架起了一座隐形桥梁:因为看书,顾客停留的时间长了,和王学文交流也更多了。小店,也越来越像乡亲们远行与回乡的驿站。

   “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也得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高度认可。在他看来,在随手能翻到手机的时代,这种“让人随手能翻到书”的公益努力很有意义。通过小店这种“街头巷尾的毛细血管”,将随手可即的书送到更多爱书的人面前,“这1平米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