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专题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旅游义工:见证美好邂逅 传递香港温度
凝聚对志愿服务的热爱与执着 “小鹿鹿”为体育盛会添彩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12月0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凝聚对志愿服务的热爱与执着 “小鹿鹿”为体育盛会添彩

“同学,我的比赛用鞋不太合脚,有点偏大,可以帮我换一双吗?”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押加项目的赛场上,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选手连德安向一旁的“小鹿鹿”求助。“小鹿鹿”是本届运动会青年志愿者的昵称。比赛期间,近7000名“小鹿鹿”来到各个赛场、交通枢纽和保障酒店,为运动员及相关人员提供贴心的服务。

   运动会志愿服务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志愿者们已通过系统性的集中培训,并深入学习了民族文化知识,熟悉各项赛事规则、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技能。

   押加是一种趴着拔河的体育项目,任何与摩擦力相关的因素都会影响比赛结果。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本届运动会组委会向每一名参加该项目的选手统一提供比赛用鞋。来自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大三学生王丽莹就是本届运动会负责协助发放和收纳押加项目比赛用鞋的一名青年志愿者。收到连德安的求助后,王丽莹立即向裁判反映相关情况,并帮助该名选手换上了合脚的备用鞋。比赛结束后,他第一时间向王丽莹表达了感谢和称赞。“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志愿服务,也是第一次看押加比赛。我觉得这个比赛项目很有意思,我也很荣幸能参与到大型赛事中,为大家提供志愿服务。”王丽莹说。

   除了合脚的比赛用鞋之外,干净的比赛场地对于选手而言也同样重要。来自海南万宁的吴素云是一名负责擦拭押加项目比赛场地的青年志愿者。比赛时,选手双脚蹬地,身体前倾,“我把比赛场地擦得干净一些,也能帮选手减少一点干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体育馆是本届运动会押加项目的比赛场地,在为期4天的比赛里,每天都有近200名该校学生在该比赛场地从事志愿服务。在这些青年志愿者里,不仅有汉族学生,还有黎族、壮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和馆内的运动员、观众等一起,共同见证这场体育盛会。

   三亚学院学生赵海元不仅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本届运动会,还在运动会上结交了很多新朋友。赵海元说,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和其他志愿者就已准时聚集在一起,准备开始工作了。“工作时,大家按照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各自的工作。休息时,大家一起吃零食,分享趣事。随着运动会的进行,大家也从一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默契,就像一家人一样。”

   同为三亚学院学生的吴俊佑以交通调度岗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本届运动会,与交警、安保人员“并肩作战”。三亚学院体育馆是本届运动会民族武术项目的比赛场地,在该项目的第一个比赛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团民族武术项目的一名选手因故无法进入比赛场馆。见状,吴俊佑迅速联系相关工作人员,最终在吴俊佑的协调和引领下,运动员顺利进入比赛场地。

   “和交通调度岗的其他小伙伴一起团结协作让我非常难忘。无论是工作期间大家的默契配合,还是与交警、安保人员的及时对接,都彰显了我们团队的强大凝聚力。每一次紧急处理、每一次迅速响应,都凝聚着我们对志愿服务的热爱与执着。”吴俊佑说,当运动员洋溢着笑容,挥手与志愿者告别时,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深深的满足感。

   在本届运动会赛事中期举行的民族大联欢活动中,“小鹿鹿”们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与上万名运动员、嘉宾一起踏歌起舞。各族儿女齐聚三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唱响民族团结友爱的动人旋律。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