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专题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旅游义工:见证美好邂逅 传递香港温度
凝聚对志愿服务的热爱与执着 “小鹿鹿”为体育盛会添彩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12月0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旅游义工:见证美好邂逅 传递香港温度

今年中秋节,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坑舞火龙体验活动上,四位年龄不同、职业各异的香港市民因共同的热情相会。

   文职人员卢琬文专注地听着讲解,为第一次参与制作火龙而兴奋不已;金融从业者郭家威撸起袖子,体验用珍珠草扎火龙的乐趣;企业家李家伦受乡土氛围感染,不时开怀大笑;跨国公司前高管谭慧芬做起了翻译,以流利英语和亲切态度展现香港的“好客之道”。

   他们有相同的身份——旅游义工。

   2009年起,香港旅游发展局开启“旅游义工”计划,招揽市民,穿着义工服饰,在旅客咨询中心、各大盛事现场,提供地道的旅游建议,让到访旅客感受香港独有的温度与魅力。

  最浪漫的事

   郭家威在香港金融界工作多年,6年前成为旅游义工。“2018年9月,香港西九龙高铁站正式启用。我有幸作为首批义工,迎接第一班从内地驶来的列车。”忆及义工初体验,郭家威眼中闪光。

   “那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的启用,更是香港与内地同胞心灵相通的桥梁。”郭家威说,“我觉得这是非常浪漫的事。”

   作为背包客,郭家威足迹遍布东南亚,深知旅途中的每一份需求与渴望。如今,他以本地人身份,担当旅客的贴心向导。“我乐于分享那些只有地道香港人才知道的趣处,同时也渴望成为文化使者,从旅客那里汲取世界各地的文化与美食精华,再将这些宝贵的体验带给亲友。”他微笑着说,这是一种双向的滋养。

   对于退休的谭慧芬来说,她的义工生涯有诸多难忘瞬间。她曾帮助一位自幼移居英国的港人老者,凭借一张张泛黄的旧照片,重寻儿时记忆。“老者5岁便离家,如今首次回港,只想找回那些童年的印记。我陪着他,一一对照照片,最终找到了20张照片中的19个拍摄地点。”谭慧芬满脸幸福。“我现在每周工作七天,比退休前还忙碌。”谭慧芬细数自己的日程,从参与红十字会寻人服务,到成为海洋公园的教育大使,再到进校园举办非遗工作坊,她乐此不疲。“早在退休之前,我就已经加入了旅游义工的行列。这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更让我在奉献中找到了真正的价值与快乐。”

  重新“发现”香港

  参与大坑舞火龙活动,让本地姑娘卢琬文看到了香港的另一面。“亲临现场观赏舞火龙,我才体会到原来制作工艺这么复杂,更深入了解了它承载的深厚历史。”她兴奋地说,“我渴望将这份独特的体验分享给每一位来港的朋友,让他们也能亲眼见证并沉浸于这一艺术传承之中。”

   参加完舞火龙活动,义工新人卢琬文又一口气报名了旅发局组织的多项培训活动。从跟随社交媒体知名博主学习摄影技巧,到实地探访网红景点并留下打卡照,再到体验长洲的平安包工作坊……卢琬文逐渐发现,即便是再熟悉的地方,也藏着美景与惊喜。

   另一位新加入的义工李家伦目前正在香港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你待人这么友善,为什么不成为旅游义工,将香港的美好传递给更多人?”朋友的一句话让他从心动转为行动。

   作为多家基金会的创立者,李家伦不仅在企业管理和慈善事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有机会游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么多年的旅行经历中,我从没有见过如此独特的旅游义工计划。香港有这么好的项目,我无比荣幸能够参与其中。”他感慨道。

   李家伦表示,努力把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魅力展现给世界。“在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都能找到与自己文化相呼应的元素,感受到香港独有的文化韵味。”

  7万小时的成长

   在熙熙攘攘的尖沙咀天星码头九龙旅客咨询中心,香港旅发局的红帆船标志格外醒目。这是旅游义工志愿服务的工作地点之一。

   自晨光初现到夜色降临,前来咨询的旅客络绎不绝,这也是很多人认识香港的重要一站。旅游义工们用专业和热情,见证了无数旅客与香港的美好邂逅。“20多年前曾来咨询过的外国夫妻,多年后带孩子再来旅游,特意进来问香港现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发局旅客服务总监郑碧芝笑着说。

   据介绍,2023—2024年度,旅游义工与旅发局旅客服务团队携手并进,为超过200万名游客提供旅游建议,回复逾230万次查询,专业表现获旅客好评。“过去14年,我们的旅游义工已经提供了差不多7万个小时的服务。”作为在旅发局工作20多年的见证者,郑碧芝目睹了义工队伍的茁壮成长与香港旅游业的变迁。

   如今,这一义工计划正蓬勃发展,今年更迎来了申请人数与成功组队人数的历史高峰。

   “香港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说起变化中的香港,郭家威觉得,“或许10年前,人们提及香港,首先想到的是购物与美食。如今,从国际羽毛球公开赛到网球比赛,众多顶尖运动员的到来,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谈及香港不变的“好客之道”,郑碧芝说:“通过为期约三个月的全面培训,我们致力于让每一位义工紧跟香港旅游的最新趋势,掌握待客的艺术,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向世界讲述香港故事。”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