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艺术类基金会助推毕加索作品在中国展出
艺术类基金会助推毕加索作品在中国展出

2019-06-25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勇

6月15日至9月1日,“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持续对公众开放

展览中的毕加索作品

■本报记者王勇
 
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
 
此次展览名为“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基于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的馆藏,从中精心挑选出103件作品,全面回顾毕加索创作生涯的前三十年,力求呈现出毕加索从早期到中期的艺术成长经历。
 
展览由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藏品总监艾米利娅·菲利普策划,并专为此次在中国于UCCA的呈现而进行构思设计与组织,囊括34件绘画、14件雕塑以及55件纸上作品。这些创作于1893至1921年间的作品,共同展示了毕加索的艺术创作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展览被划分为六个不同章节:
 
“早期毕加索”聚焦于毕加索自童年时期开始的创作及艺术家早期受到的影响,在这一阶段,他创作了《戴帽子的男人》(1895)和《古典雕塑石膏像写生习作》(1893-1894);
 
在“蓝色和粉色毕加索”阶段,艺术家放弃模仿前辈的后印象派绘画风格,转而塑造真正意义上最早的个人风格,并逐渐确立了最初的艺术身份,其作品包括《疯子》(1905)和《兄弟俩》(1906);
 
“驱魔人毕加索:《阿维尼翁的少女》的革命”展现了艺术家简化形式和空间的探索,在寻找、发明新的艺术语言的过程中,他创作了《自画像》(1906)等作品,并孕育杰作《阿维尼翁的少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07),开启了一场彻底改变20世纪艺术的革命;
 
“立体主义者毕加索”中,艺术家对“标志物”等符号元素的运用催生出了立体派作品,如《弹曼陀林的男子》(1911)和《壁炉旁的男人》(1916);
 
“多变毕加索”着眼于艺术家对古典的致敬、引用与革新,《恋人》(1919)、《习作》(1920)等作均展现出毕加索独特的艺术探索,艺术家为俄罗斯芭蕾舞团出品的舞剧《三角帽》(1919)设计的舞台布景、服装和幕布亦在这一部分中呈现;
 
展览的最后部分展示了艺术家1927年至1972年较为晚期的一系列杰出绘画和雕塑作品,这些作品清晰地展示了毕加索青年时期的艺术实验所产生的影响,亦勾勒出贯穿他创作生涯的主题与基本原则。
 
民非+基金会的组合
 
据法国使馆文化参赞罗文哲介绍,从决定进行这样一次展览到展览正式开幕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能够让展览顺利实施。离不开中法双方的努力。这其中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和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展览的落地场馆,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民非+一个基金会。
 
“在2017年末机构重组的时候,我们决定将UCCA正式注册成为一所由非营利的注册基金会提供支持的公益性美术馆。”UCCA馆长兼CEO田霏宇表示。
 
2018年9月,UCCA在成立之初即建立的较完备的美术馆业务体系基础之上,取得北京尤伦斯美术馆资质,成为北京市文化局主管的民办非企业,成功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机构;2018年10月,UCCA注册成立了北京尤伦斯艺术基金会。
 
“基金会将通过推动知识生产来促进公众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扩大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力,以及通过UCCA所提供的公益服务让更广大、更多样的群体能够从中受益。”田霏宇表示。
 
在本次毕加索作品展览过程中,北京尤伦斯艺术基金会就同时策划了一系列儿童艺术教育公益项目。这些儿童艺术活动围绕本次展览中的毕加索作品与实践展开,为孩子们创造出通过探索不断进行深入学习的文化氛围。公益课程和材料包所得的全部收益将悉数用于支持针对艺术教育尚未触达的儿童群体展开的艺术教育普及工作。
 
受到毕加索创作的发展历程启发,UCCA儿童艺术中心(UCCA Kids)将于毕加索展览期间推出一系列艺术工作坊。
 
在展览现场,UCCA还招募了小志愿者,为观众进行义务讲解,并为UCCA通过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发起的“为孩子打开艺术之门”项目募款。
 
该项目面向2-8岁儿童的美术馆教育项目,资助艺术资源匮乏的学校儿童走入美术馆,开启艺术之旅。通过艺术家或艺术家老师带领的工作坊深入当代艺术学习。
 
艺术类基金会在迅速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类似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这种,“以非营利的形式运营艺术类场馆、以基金会作为重要资金支持”的机构正在快速发展。
 
以“艺术”为关键词进行查询,截至6月17日18时23分,在中国社会组织网上可以查询到社会组织27300家,占全部社会组织的3.3%;其中基金会120家,占全部基金会的1.6%。
 
这其中很多艺术类基金会和北京尤伦斯艺术基金会一样,在关注艺术行业的发展,资助支持艺术机构和艺术人;同时也会发起类似于“为孩子打开艺术之门”这样的项目,着重发挥艺术愉悦、教育大众的功能。
 
不仅如此,由于艺术是全球通用的语言,很多艺术类基金会还发挥着民间外交的作用。“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即使如此。
 
此次展览起源于对中法两国最高层次文化艺术交流重要性的共识,也是2019年“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于2018年6月25日会见李克强总理时强调,此次展览与中法两国的文化关系相契合。这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去年1月访华时所表达的愿望相一致;马克龙曾表示,他希望更多的法国重要美术馆能来到中国举办展览,更多中国的美术馆展览也能来到法国。
 
2019年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爱丽舍宫同马克龙会谈时表示,中法在人文交流方面,既要畅通政府间合作的“主渠道”,也要丰富民间交往的“涓涓细流”,要充分发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文化、旅游、语言、青年、地方等领域合作,在2021年互办中法文化旅游年。
 
马克龙则说:“中法两国在文化领域内的合作前所未有的活跃:蓬皮杜上海和罗丹美术馆深圳项目正在落实,其他的大型文化项目在筹备,其中包括今年将举行的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毕加索展览、凡尔赛宫和故宫的合作等。我们也决定将2021年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能够在这几个月达成这些合作成果并非偶然,这体现了我们共同的意向,希望找到联结我们的关键纽带,奠定互相理解的基石。”
 
独特性与挑战性
 
由于关注的主要领域是艺术,与传统的扶贫济困有很大不同,艺术类社会组织的运营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以筹款为例,慈善拍卖、慈善晚宴是基金会比较常用的筹款手段。
 
2018年11月14日,UCCA Gala 2018在京举行。十位曾于UCCA举办展览的艺术家捐赠了十件慈善义拍作品。现场还设置了公益认捐项目,嘉宾可以为展览图录制作、艺术公众项目、专业学术图书馆建立、语音导览系统、义务导览员培训,或针对弱势儿童群体的艺术公益教育等自行选定的项目进行认捐。
 
据初步统计,活动共计筹得978万元,其中慈善义拍单元筹得560万元,公益认捐项目共筹得107.2万元,席位捐赠共310.94万元。这些善款用于支持艺术展览、学术项目和公益项目等非营利目的的尝试,以推动机构长期发展。
 
2019年7月19日,UCCA将首次举办与UCCA Gala共同属于年度筹款活动的仲夏夜派对——UCCA Summer Party,号召热爱艺术的各界友人及支持者为UCCA的运营和公益项目筹款。
 
而在公众募款方面,由于公众一般更认可救灾、救病、扶贫济困等项目,艺术类基金会往往比较吃力。UCCA2018年发起的“为孩子打开艺术之门”项目就离筹款目标完成还有很远的一段路。
 
艺术类社会组织还面临人才难寻的问题,同时具备艺术、管理、公益等不同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相对而言的十分稀少的。
 
除此之外,资产管理的问题也很棘手。从入口来说,非货币捐赠占到艺术类基金会接受捐赠的很大比例。资产如何核算、变现,每年公益支出的硬性要求,如何回报艺术家的捐赠都是问题。从出口来说,资助艺术家个人的发票等财务问题,资助后产生的艺术产品如何处理,知识产权如何保护,基金会是否可以投资艺术品等都需要特殊对待。
 
期待随着艺术类社会组织的发展,随着公众审美需求与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能够尽快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