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专栏 > 后疫情时代 执行型公益组织的困境
后疫情时代 执行型公益组织的困境

2020-06-2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中国发展简报

区域公益组织喜忧参半

此次疫情,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的执行型组织受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中西部地区比起经济发达地区,日子尤其显得难熬。当然也有部分省份在筹款等环节优于同期水平,总之,冷暖自知,喜忧参半。

在甘肃,由于财政资金紧张,一些原定政府购买项目正在待定中。最严重的一项福彩资金缩减了三分之一,对绝大多数靠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组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云南县域城乡社区服务类和社工类社会组织,主要是社区服务类项目受影响较大,尤其高度依赖于线下活动的机构,从2月复工之后到4月,因无法开展活动就没有收入来源。在陕西,疫情发生以后很多人都愿意捐款,但即使筹到了资金,公益组织也没有办法买到物资,甚至门都出不去,所以收到捐款没有花掉反倒成了一个问题,以致于很多机构放弃了捐款。

据业内人士观察,今年基金会释放或发包的项目也比较少,甚至有些机构会减少原定项目资金额度,比如压缩一半,原本要招聘新员工或者原本业务规模的拓展现在只能暂缓。

“活下来”是硬道理

通过这次抗疫行动,一些组织也在反思。疫情发生之后,社会组织总体作用不明显,更多地在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

有区域性社会组织代表认为,在今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开展服务项目时,首先,一方面要衡量居民需求,找准他们的需求,回应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找准政府需求,只有切合这两个需求,区域性社会组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其次,机构要侧重两个能力,一是要提高机构自身专业服务能力;二要提升组织专业能力,两个能力具备之后,再结合两个需求,公益组织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时候,可能会做得更好。

在政府采购缩减的同时,来自企业的资助同时也会有所下降,这对公益组织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对于后疫情时代寒冬的来临,大多数机构认为,两年内先生存下来再说。

首先,经济下滑带来的不确定性,明年有可能才是寒冬期,包括政府的投入、基金会的投入。今年经济下滑会不会对明年造成一些更大的影响,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和挑战。

其次,公益组织服务的对象大多来自于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本身的脆弱性,因为疫情有可能会重新返贫,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更多的救助,这种救助公益组织是否能够应对?

与此同时,草根式组织、初创型组织运营会更加困难。

如何联动减轻负面影响?

地域不同,挑战相似,大家的呼声却是相同的。

首先,希望国内资助型基金会,可以盘点一下手中资源。如果今年到明年,自身资源没有特别大问题情况下,能够拿出一些非限资金,尤其一些枢纽型或省级平台型机构,去补助更多县域小机构,这是一个共同的期待。

同时,由于今年到明年整个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除了刚性支出之外,其他支出有可能会大量缩减。如何把社会组织的工作纳入到国家当前“六保六稳“的政策中去?比如社会组织能不能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另外一个渠道?

此外,对公益组织自身而言。在疫情常态化之下,如何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办法,能不能研发出一些在新常态下的独特项目,然后再去通过众筹、企业筹款,基金会、政府的资助去筹款。这也是当前必须去思考和转型的一个推动契机。

建立联动防御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众应建立一个联动防御机制。首先,在合作和联动过程中,需要放下分歧和争议,放下每家机构的小算盘,建立一个“命运共用体”的合作关系。

从社会组织本身来讲,要聚焦好自己的服务人群,服务对象在哪里,他们的特殊需求是什么?从这次抗疫中发现,如果各社会组织有自己的服务人群数据库,即使疫情发生到不了现场,也可以随时取得联系,及时提供他们所需服务。

在这次疫情中,真正在社区发挥作用的往往是志愿者和当地社会组织,因为他们最了解社区需求,所以,枢纽型机构赋权赋能当地社会组织这一点也很重要。

后疫情时代,公益组织面临的困境不言而喻。然而挑战背后,社会组织同样嗅到一些新的发展空间。政府在满足普遍需求的同时,谁来满足个性化特殊需求?比如监护人缺失,老人谁来照顾?需要各种不同类别的社会组织提供特殊服务。所以,当社会需求出现空隙时,恰恰是社会组织争取政府购买特殊人群服务的时机。(据中国发展简报)

中国发展简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