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8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崔子研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在教育、环保、就业、服务、科技创新、社会政策等方面做出了新一年工作部署,也提出要依法推进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发展等,强调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公益慈善事业是要有全局意识的,精准扶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国家发展的大局。从区域上讲,老少边穷地区是重点,从内容上讲有教育、环保、医疗、创业就业等诸多内容,公益慈善是该有可为的。
现在,公益慈善领域宽项目多,但围绕精准扶贫发力的还略嫌不够。主要问题就是缺少扶贫的针对性和综合型。
笔者经常到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的原因往往是多因素的,如因病导致家庭债台高筑,劳动力受到影响或力难支撑,适龄子女教育不能完成,子女就业又受到技能和知识的限制,家庭生活质量低下,在社区或村落中社会地位相应下滑,同其他家庭的合作共谋受到影响,如此等,就不是简单地给些扶贫资金能解决的。
公益慈善组织,在精准扶贫问题上,要和政府合作,要利用政府的基本数据、基本渠道、基本政策,借力发力,才可能取得效果。
综合考量贫困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综合解决精准问题,不要单一解决某一问题或一味地给钱了事。如在医保的基础上帮助医病,在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加大其他困难的补助,在有基本劳动能力基础上加大科技支持和培训,在有特色资源和技能的基础上加大家庭产业的开发与支持,在当地集体经济发展的既有格局基础上加大集体经济的参与和获得,在政府资源的基础上加大政策倾斜和组织扶持,在家庭人员合理安排基础上走出去打工加大家庭经济供给能力等,不一而足。
精准扶贫实际要实现贫困家庭的自造血、自运转能力的综合提升,才能避免返贫。如按照纵向思维,只做一个项目或一类项目,对于一个贫困家庭(亦或是一个区域),是解决不了贫困的横向关联和互为原因的问题的。因此,公益慈善组织对于精准扶贫,既属责无旁贷,更要因地制宜、综合运作、创新前行。
资深公益人
崔子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