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8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皮磊
■ 本报记者 皮磊
3月22日是第25个“世界水日”,为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倡导公众节约用水、改善水环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在北京举行了“净水行动”启动仪式。
中国绿发会方面表示,将支持组建一支全国性的‘净水行动’志愿者团队。希望通过开展爱护水环境、宣传节约用水、对饮用水源地、主要河流等水体的污染源调查等系列活动,集合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全民关注和参与水环境及水安全保护工作,促进落实水资源保护的持续有效开展,监督反映水污染现状;同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共同做好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努力实现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目前,我国有16个省区极度缺水,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属于“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淡水资源排名世界第二,但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被联合国认定为全世界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让三亿人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而很多地区出现荒漠化及沙化,起因也都源自缺水。
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发展导致的废水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药污染等问题,导致河流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全国水体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七大流域中,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其中,辽河、淮河、黄河和海河等流域70%以上的河段都受到了污染,长江干流近500个取水口也受到了岸边污染带的影响,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流域近一半的水完全无法饮用。
不仅是地表水遭到污染,地下水污染同样严重。水利部年初发布的《地下水动态月报》披露了2015年对全国各地2103口地下水水井的监测数据。结果显示,高达80.2%的地下水无法饮用。而据统计,只有不到11%的人能够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水,高达65%的人饮用浑浊、苦碱、含氟、含砷甚至受到工业污染的水。
水污染情况为何如此严重?专家表示,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与工业给水源造成的“双重压力”。在农业污染方面,我国是全球化学肥料投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大部分流向水体或渗入土壤中。而由于缺乏严密的监管体系,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大多直接流入河流。除了城市饮用水受到影响,经济条件脆弱的农村人口更无法抵挡水体污染造成的危害。此外,农村水源污染还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生产,危害食品安全,污水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累积在动植物及人体内,将构成长久和难以逆转的威胁。
发动社会力量
参与水资源保护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注:“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表示,中央下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文件中,提到“拓宽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关心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这是中央明确对公众、NGO等提出的要求。“绿会将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充分发挥民众力量,计划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水志愿者’招募,推选各地志愿者成为民间河长、湖长等,从志愿者角度全面参与行动,宣传动员全社会落实‘河长制’,以全社会力量支持保护河湖工作。”
对于发起此次“净水行动”,绿发会副秘书长马勇表示:“我们将支持组建一支全国性的‘净水行动’志愿者团队,针对全国各地区主要河流干流及水源地的河道生态环境、植被状况、水质及污水排放、垃圾倾倒等内容开展巡查,积极支持配合政府全面施行‘河长制’工作的落实与推进。”
同时,中国绿发会还将组织召开中国水资源保护研讨会,形成研讨报告,帮助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与工作落实;对企业污染物违规排放情况向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进行反映和举报;对于严重违反排污条例又不予改正的企业,基金会还将动员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公共利益,对其发起环境公益诉讼。
据记者了解,为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水资源保护,促进环境文化建设,中国绿发会与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邓飞等各界人士发起成立了“水安全专项基金”,同时启动了“净水行动”网络募捐,为保护水资源募集资金。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单纯地依靠政府部门远远不够。我们希望充分发动社会组织、环保组织、官方机构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水源保护事业中。”马勇谈道。
中国绿发会发布了《“净水行动”倡议书》,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监督机制、企业社会责任等七大方面向社会发出倡议:
1.倡议各级政府积极行动落实“河长制”工作,采取措施整治黑臭水体;
2.倡议公众节约用水、循环用水,使用节水产品,减少合成化学制剂使用,减少河流化学污染;
3.倡议公众义务参与水源地保护与河道综合治理等护水行动;
4.倡议涉水企业严格守法,落实治污责任,确保达标排放;
5.倡议社会组织、志愿者积极开展巡河行动,推进民间河长;
6.倡议加强水环境信息公开,鼓励全社会参与水环境保护;
7.倡议建立国家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