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创行世界杯中国站:大学生玩转公益创新
创行世界杯中国站:大学生玩转公益创新

2016-06-14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皮磊


2016创行世界杯中国站总决赛冠军——中山大学团队

创行世界杯中国站社会创新现场的大学生们

通往创行世界杯之路

大学生、公益、商业、创新……这些词组合在一起能产生多少种可能?

5月24日,2016创行世界杯中国站社会创新大赛落下帷幕,来自中山大学的团队凭借公益项目“锦绣珠沙”夺得冠军。

广州大吉沙岛上大量蕉叶堆积和传统处理方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香蕉种植业发展。中山大学的团队通过建立生产合作社,组织当地村民利用蕉叶种菇技术,将废弃蕉叶作为食用菌培育原料,一方面能够消耗过剩蕉叶,另一方面也能增加经济收入……

今年9月,中山大学团队还将代表中国大学生出征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的第16届创行世界杯大赛,与其他35个国家的大学生竞逐全球总冠军。其实除了这个项目,还有很多项目和团队值得肯定。记者就此采访了另外几个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团队和项目,听听他们对公益、对创新的看法。

立足当地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立足当地,灵活地根据各个社区及受助人群的独特需求,运用企业家的方式和商业力量,自主运作创新公益项目,是创行团队运作的模式。学生们将利用他们在课堂所学的知识、指导老师的专业技能以及学校的资源开展项目,帮助他人改善生活。在这方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创行团队表现得非常出色。

在这次比赛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创行团队凭借“盲盲仁海”科技助残项目进入前四强。“项目希望打造一个盲人社群平台,为社群内的盲人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帮助他们实现经济独立,提供无障碍生活服务,使他们和我们一样平等享受旅游、打车等生活服务,满足他们的刚性需求。”项目经理方鑫祥介绍说,项目组在前期采取线下实地走访和线上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团队线下走访了杭州两百余家盲人按摩店,线上通过加入盲人QQ群与盲人加网友的方式进行调研,累计调研6000余名受众。

实际上,盲人也很希望改变目前单一的就业现状,而不是“除了按摩还能干什么”。基于此,项目组与NGO组织、残联合作开展盲人电脑培训。他们走访了盲人电脑专家,编写了一套视障人士专用的电脑培训教材,替换原有的普通培训教材,并将一部分盲人培养为盲人讲师,为盲人进行授课。

“我们与浙江图书馆及残联开展合作,浙江图书馆提供专业场地,每位讲师每月可获得残联1200元补贴。”方鑫祥谈道,“盲人学员在接受我们的课程培训后,可以掌握下载网络资源、上网浏览新闻、使用社交软件与家人聊天等基础电脑操作技能。”

此外,项目已累计培养了几十位盲人测试员,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无障碍测试服务,使他们的产品能够被盲人使用。这也拓宽了盲人群体的就业渠道。据该校创行团队队长徐淑雯介绍,目前,项目的电脑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教程、体系正在浙江全省残联进行推广。他们也正在和企业共同开发一款为盲人定制的生活服务类APP,并已进入内测阶段。这将是第一款为盲人定制的社群平台,也是一款高度无障碍优化的App,将成为盲人的工具和社区聚集地,而且盲人使用时也无需担心无法识别、软件兼容等问题。

项目须具备可持续性

与其他创业大赛不同,创行更强调社会创新。社会创新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受助人群自营,可以是社会企业创业,也可以是公益创业或者公益项目政府采购等,但评委们十分看重一点:项目需要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创立企业只是众多模式当中的一种。因此,是否具备可持续性也是大学生团队在设计项目时会特别考虑的要素,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产生真正的价值,并且能够落地。

在这一点上,西南民族大学创行团队的“E家”(关注留守儿童)项目和天津财经大学的“Lucky Star”(关注自闭症群体)项目体现得十分明显。

西南民族大学创行团队先后五次走访了四川省乐至县新团乡。在调研过程中,项目组发现三大问题:当地许多村民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现象十分严重;村民大多使用旱厕,有严重的卫生隐患;此外,村子里唯一的小学教育资源稀缺,学生无法得到更多教育资源。

因此,项目组以改善孩子们的生活现状为目标,围绕经济、教育、卫生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培训待业妇女制作手工皂,并成立手工作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第二,改善村民入厕环境,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第三,开办卫生课堂,建立图书捐赠渠道,与工作坊一起开展1%汇流计划,为学生们积累教育资源。该项目组成员叶鑫说,目前,手工作坊借助现有的学校、市场、企业三条销售渠道,销量基本稳定,今后项目组还将寻求更多的企业合作,扩展销路,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而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志愿者的加入和爱心人士的关注,卫生课堂和1%汇流计划将持续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

天津财经大学的“Lucky Star”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儿童早期生长筛查系统,尽早为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并投入治疗多重保障,并将通过系统筛查出的患儿家长引入到自闭症家长互助会中,为家长搭建经验交流平台,同时,可以将家庭中的大龄自闭症向静语者生态社区中引流。

家长互助会由团队与天津市自闭症机构童之舟共同成立,是一个集合了家长、机构以及专家的自闭症交流社群。目前家长互助会由团队、童之舟工作人员以及部分积极家长负责运营,会举办线下的社交活动,邀请家长、专家就孩子的教育进行线上讲座等活动。天津财经大学创行团队何君鑫谈道:“我们也会将家长互助会的理念引入社区,加入一定的方向性就业引导,让孩子们通过线下的活动,在恢复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等到成年后引入社区工作,同时为他们提供庇护。现在内蒙古德乐海公益事业促进会表示想要将我们的社区模式复制到内蒙古,这说明我们的模式是可以复制并推广的。”

公益不是一次性的雪中送炭

从农业到环保、从医疗保健到文化教育、从盲人群体到留守儿童……大学生对公益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参与和运作创行项目,一些大学生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商业技能和领导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服务社区和周边人群的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以天津财经大学的“Lucky Star”项目为例。该项目组成员来自学校的各个专业,包括金融、公共事业管理、国际贸易等,与特殊疾病研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当他们意识到整个社会对这个群体的认知不足时,就想要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用公益理念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为此,团队在初期接触自闭症患者的时候,做了很多功课,包括和专家保持沟通,阅读专业报告,实地进入机构与自闭症患者共处,和有经验的老师交流……

“现在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而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何君鑫说,“大学生可以将公益与创业联合起来,用企业家精神和商业模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可以产生一定的商业价值,将公益持续地做下去。”

公益也离不开创新。西南民族大学叶鑫认为,不论是为受众提供经济、教育、环境,或是其他任何一方面的援助,都应该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他说:“创新是一种必然,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完善公益模式,才能真正帮助受众。我们理解的公益,不是一次性的雪中送炭,而是一种长期、有效、可持续的支持。”

■ 本报记者 皮磊

链接

创行成立于1975年,是由36个国家的1700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学术界人士和企业界领袖组成的全球性非营利机构,其理念是“鼓励大学生以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实践行动为社区做出积极贡献”。创行的项目涉及青少年教育、扶贫助困、医疗健康、环境保护、文化艺术传承、农业发展等各领域。2015至2016项目年度,中国有25个省、直辖市(包括香港、澳门地区)的265支创行团队、15000名大学生开发并执行了985个社区发展项目,其中很多都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