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公益慈善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人人可为
2019-12-25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文梅
他是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曾作为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亲历并见证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全过程。
他是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致力于让博鳌论坛成为最活跃的国际经济论坛。在他的努力推动下,博鳌论坛逐渐成为全球研究亚洲问题最权威的智囊机构和高层次的对话平台。
他生于1943年,至今仍为中国经济发展不遗余力,他以自己的自信、果敢、从容与睿智,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他是龙永图。
龙永图发表主题演讲
11月9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举行主题为“全球治理与中国贸易”的CGPI大讲堂,龙永图受邀担任本次活动演讲嘉宾,主要围绕“中美关系及全球治理”等热点问题展开阐述。
当晚6时左右,龙永图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四周年校庆致辞。其后,《公益时报》记者在贵宾休息室对他进行了专访。
从下午两点开始演讲,到六点参加校庆活动,过程中间并没有太多休息时间,但龙永图还是按照约定的采访时间坐在了记者面前。他身着蓝色西装、浅色条纹衬衫,配宝蓝色领带,大气、不失庄重。尽管连续的工作让他略显疲惫,不过近20分钟的采访过程中,他听得很认真,回答得也很认真,没有丝毫不耐烦。
记者很好奇,由龙永图发起成立的蓝图公益基金会为何将青少年儿童海洋公益教育作为基金会的核心项目。他说,20几岁时第一次看到大海时带给他的震撼让他感念至今,由此他也期望,让更多的孩子们感悟和领会大海的豁达和包容,从小就塑造美好的人格和品性,助力未来的健康成长。
龙永图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四周年校庆致辞
说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近20年来的发展变化,龙永图说:“只有硬实力,没有软实力,还谈不上是真正的强国。”他认为,公益慈善的全民启蒙和普及是增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慈善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人人可为。
采访结束后,不知从哪里忽然涌上来好几个人,说是他的粉丝,要求合影。龙永图依然不急不恼,淡定从容地说“好”,圆了这几位粉丝的心愿,而后,大步离去。
访谈
《公益时报》:你发起的蓝图公益基金会主要致力于青少年儿童海洋教育、素质教育和推动教育公平。为什么要把海洋公益作为基金会的核心项目?
龙永图:在我成长的岁月中,20多年的时间一直都在大山里,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当我第一次看见大海的时候,感觉大海是那么的辽阔、博大和包容,这对当时年轻的我来说,不亚于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思想上确实带来很大的震撼。后来,随着我职业的经历和事业的发展,走出国门进行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我就愈发觉得,如果一个人能够拥有包容的心胸和博大的格局,当他有机会走向外交的平台,他就能很好地代表自己的国家,展示美好特质,为自己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赢得认可和尊重。这是大海给予我人生的启示和感悟。
中国近年来发展很快,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也进入了倒计时。同时,大家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也愈加关心。过去的公益扶贫更多将着重点聚焦于硬件设施的改善,比如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和补充教学设施等等,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在当下这样一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具有开放包容的意识、具备全球视野等——我们更应该把重点定位于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综合素质和思想境界的提升与进步方面。
蓝图公益基金会其中的一个公益活动就是带着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去亲近大海、拥抱自然。我觉得看海只不过是一种象征意义,除了看海,其实还有很多形式和方法来提高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奠定了这种基础之后,不仅可以使他们自身得到快速成长,而且有可能培养出未来全面发展、素质拔尖的村支部书记、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省委书记,甚至是国家领导干部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外交人才,这样就可以带动我们的国家不断地发展前进。所以我认为,提高我国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应成为当前教育扶贫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国内各个方面都看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为此努力,我们的教育扶贫才可能真正成功。
蓝图海洋公益研学营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公益时报》:这几年公益和商业的边界问题成为热点话题,你如何看待公益与商业的关系?
龙永图:我觉得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家,一定会从不同角度关注和投入公益事业。其实公益和商业二者并不相矛盾,我们完全可以把创造了财富的企业家和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的人士予以融合,让他们就各自的想法、观念及行动方向不断进行沟通和碰撞,在彼此达成理解和共识的基础上,强强联手、互为补充。因为做公益需要专业知识和项目实施能力,需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和完善;企业家也需要公益人士给予他们相应的资源对接和路径支持。公益和商业需要彼此成就。
这也恰好凸显了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这样一所专业院校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事公益慈善行业的人,爱心和眼界只是基础要素,他们本身更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需要掌握高超的资本运营能力,以确保有限的公益资金能够使用到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地方。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应该将小众的学习和大众的普及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断培养专业的、高素质公益人才的同时,也有义务把一些好的公益理念进行全社会推广,鼓励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公益,共同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很多做公益的人告诉我说,做了一段时间的公益项目以后,他们深有体会——很多时候,金钱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难的是如何将资金转化为有效帮助和改善受助群体生活现状的驱动力,以及未来发展的动能。我特别希望,通过我们的企业家和公益慈善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把公益事业做好,做得专注、专业、做得受人尊重,真正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和信任,这样的公益慈善事业才能长久和可持续。我觉得公益和商业并非相互矛盾,而是可以很好地结合,取得平衡和发展的。
《公益时报》:你之前多次表示,希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进入主流。这个观点是基于什么样的认知基础?
龙永图:我觉得公益慈善不应该是少数人的专利,并非好像只是有钱人才能做慈善做公益。我特别赞成公益是人人可为、人人可参与的,公益奉献的大小并非是你捐钱多少,只要你有心,哪怕只是提供一点社会服务,哪怕只是捐了一块钱,也是一种公益。公益的社会化普及是有效提高全民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整个社会培养互助、互爱的和谐氛围很有助力,意义非凡。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再强调“公益要进入主流”,因为它并非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事情。
《公益时报》:你认为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做哪些尝试和努力?
龙永图:全民公益意识的启蒙非常重要,这也就要求我们对公益事业的宣传要广泛和及时。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至今的十多年间,中国的志愿服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会发现,现在无论是组织马拉松比赛,或是大型的会议论坛,都离不开志愿者的奉献,他们都属于公益事业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用一种广义的思维方式看待公益活动,让公益事业的高度和广度更具拓展性,更凸显社会价值,这样才能让公益事业成为党和政府真正支持的一件提高国民素质的大事,而非少数公益人在做的那些简单的献爱心、扶贫济困的事情。
龙永图感召和带动更多爱心人士投身公益
《公益时报》: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你如何看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这近20年的经济发展?
龙永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可以说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比如说,我们的外贸出口从5000亿美元提高到现在的4.6万亿,几乎增加了十倍;我们的外汇储备从过去的4000亿美元到现在的3万亿美元;我们的国民财富积累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基本完成,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渐提升。当年我们入世的时候,GDP还排在意大利之后,现在已经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些都是20年前我们不可想象的。
我们入世之后,逐步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大国的地位,但经济大国并不是经济强国,经济强国还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所以现在中央提出,我们的经济要从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那么如何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如何提高全民素质。因为,如果只有硬实力,没有软实力,这个国家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强国。再归结到我们刚才谈到的公益事业,如果我国公益事业能够积极蓬勃地发展,它将势必成为提高全民素质、打造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