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记者 皮磊 12月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编,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提供支持的《儿童蓝皮书:中国0-3岁儿童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京发布。据悉,这是我国首部针对0-3岁儿童发展的研究报告,具有创新性、全面性、政策性、理论性特点。 0-3岁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时期,将0-3岁儿童发展作为重要的社会课题进行系统性研究,是推动我国儿童早期发展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我国0-3岁儿童发展工作成效显著,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儿童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营养不足问题基本解决,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大幅提升。但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比,仍存在儿童福利观念和制度、服务供需、专业人才结构等方面的挑战。 为响应国家儿童早期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儿童早期发展跨领域对话与融合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与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共同启动实施“中国0-3岁儿童发展蓝皮书”项目。该项目旨在搭建研究交流平台,创建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研究机构、高校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等多方沟通机制,凝聚业内共识,总结提炼中国本土0-3岁儿童发展经验及做法,推动0-3岁儿童发展的政策和实践创新。 我国0-3岁儿童发展呈螺旋上升趋势 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伟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0-3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研究发现,人的大脑80%的发展在三岁之前就完成了,因此在0-3岁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及时干预,对促进大脑发展特别有意义。 2019年,该基金会发起“慧育希望”儿童早期发展项目,通过建立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培育本土养育师队伍,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观念,促进婴幼儿在语言、运动、认知和社会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助力婴幼儿激发潜能、健康成长。“编写蓝皮书主要基于三点想法,中国0-3岁儿童早期发展事业有待记录、国内外经验政策需要梳理、国内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升华。这部凝聚了大家智慧的蓝皮书,将有助于推动相关政策、研究和实践的创新,为我国0-3岁儿童早期发展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伍伟说。 据介绍,蓝皮书由主报告、专题篇和案例篇三部分构成。主报告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儿童早期发展有关概念及范畴、发展历程及成效、创新和探索等;专题篇共有9篇报告,包括营养健康、脑智发育、照护服务、托育服务等内容;案例篇共有6篇报告,介绍了相关公益项目的模式和成效。 蓝皮书发现,我国0-3岁儿童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具有阶段性特点。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紧紧围绕“保生存”为要务。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首个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儿童发展顶层设计和规划逐渐完善。进入21世纪,0-3岁儿童早期教育被正式列入发展议程,对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成为该阶段0-3岁儿童发展事业的主要特点。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发展进入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2025年实现千人4.5个托位首次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标志着我国儿童早期发展事业步入普惠发展的新阶段。 在螺旋式上升趋势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儿童健康状况呈现飞跃式上升,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营养不足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二是儿童早期教育与托育事业呈现波动式发展,政策基础不断夯实强化,经历了快速发展——短暂回落——稳固发展的阶段;三是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国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全国每千人托位数逐年增长,由2020年的1.8个增长至2023年的3.38个;四是0-3岁儿童安全与保障持续加强,“儿童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婴幼儿食品、用品安全性,托育服务机构设施设备安全与服务质量标准得到健全和细化;五是建立了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实践与创新。 同时,为更好迎接我国0-3岁儿童发展事业迈向高质量、普惠新阶段,蓝皮书提出了十大建议:一是坚持普惠方向,将0-3岁儿童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推进;二是总结推广地方实施的育儿支持政策,优化提升为国家政策和制度;三是建立健全0-3岁儿童发展的协同工作体制,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多主体参与合作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大0-3岁儿童发展的资金投入,在中央财政支出中设立专门科目,支持鼓励公益慈善的投入,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五是构建以社区为基础、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0-3岁儿童发展服务体系;六是总结推广0-3岁儿童发展的成功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的作用;七是建立中国特色0-3岁儿童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八是加强监测评估和科学研究和相关知识产品的研发力度;九是加大社会宣传倡导力度,增强0-3岁儿童发展全民意识;十是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共建共享,推动儿童公益慈善行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0-3岁儿童发展服务发展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宋文珍认为,儿童早期发展是多维度议题,需要综合性的一揽子政策设计,需要打“组合拳”。她建议,进一步强化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政府主导、支持家庭的政策和扩大公共服务上下足功夫。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表示,蓝皮书对我国0-3岁儿童早期发展社会实践进行了系统详实的回顾和梳理,并分析了不同模式在证据支撑、管理督导、队伍建设、服务供给、课程研发、推广合作方面的进展和特点,对了解和认识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多层级、多类型服务模式的现况,推进我国0-3岁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从试点到推广、从实践到政策的转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卢迈认为,当前我国在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和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国际瞩目的进步,此时补上儿童早期发展的短板,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巨大效果。他建议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政策应该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倾斜。 现场,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了“构建0-3岁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社会技术支持平台”行动倡议书,从提升专业水平、促进资源共享、支持实践发展、确保政策效果、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政策完善等目标方面倡议多方合力,共同为0-3岁儿童早期发展事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贡献力量,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看来,蓝皮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对过去几十年间国家0-3岁儿童发展相关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公益实践进行了系统评估。蓝皮书中选择了一些典型案例,其中有一些案例来自做得比较好的基金会,大家从中也可以学习他们的理念。“整体来说,我觉得这是业内第一次从理论、实践和政策层面进行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评估。这是最大的亮点。” 王振耀表示,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看到0-3岁早期发展领域的无限机会,且应与当前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不断观察、研究并推出案例。“当公共政策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就能形成排山倒海的力量,推动政策和实践迈上更高台阶。” 对话王振耀 推动政策和实践迈上更高台阶 《公益时报》:能不能介绍一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与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共同实施 “中国0-3岁儿童发展蓝皮书”项目的背景? 王振耀:首先一个大的背景是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转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以上,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孩子的发展,尤其是0-3岁儿童早期发展。这一点也已经纳入《“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等相关政策。在此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及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也希望为相关政策决策提供知识或平台支持。 《公益时报》:发布这样一项重磅研究报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王振耀:作为课题组组长,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来自认知层面,即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如何提升公共福利,尤其是儿童福利。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投入其实是在硬件层面,在软件及相关政策层面并未形成共识。如何把经济的发展、公共政策、社会福利尤其儿童福利的发展相结合,是目前困扰我们的一个显著问题。 《公益时报》:有关儿童的公益项目最能引起社会共鸣。在您看来,如何才能联动更多社会力量关注0-3岁儿童发展? 王振耀: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搭建更多的平台和渠道来汇聚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内的各界力量,畅通社会力量与政府对话的渠道。当然,仅仅依靠这一块儿还不够,还需要在决策机制、协调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 《公益时报》:蓝皮书的发布对推动我国0-3儿童发展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探索,接下来重点要做哪些工作? 王振耀:在理论层面,我们还需要继续讨论,要实现突破。比如说,0-3岁儿童福利是不是要全部靠市场化解决,政府要承担哪些方面的责任。我觉得在理论、实践和政策层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形成共识。另外,在实践层面,也是让我感到比较乐观的是,地方涌现出的各种成功经验,及时响应了新的社会需求和政策倡导,比如深圳和济南在这方面做得都比较好。当然,促进儿童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关注到社会进步和成功经验,并且多多进行传播,进而促使整个社会发展更健康更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