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有关慈善的历史记忆(下)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07月0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有关慈善的历史记忆(下)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使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人民日报》有关“慈善”的标题、正文的检索共计7648条,其中有关“慈善”标题的检索共计721条,内容可谓十分丰富。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的报道为视域,梳理我国关于“慈善”报道重点的演变,有助于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深入。

  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2000年初至2009年底)

   21世纪前10年,《人民日报》对慈善相关问题的报道进入稳步增长阶段。从2000年初到2009年底,标题检索共检出报道197篇。主题集中为:官方慈善持续发力,民间慈善迅猛发展。

   除了对官方慈善机构的工作开展宣传,《人民日报》这一时期还对民间慈善组织进行了报道。如2006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晋江慈善爱,浓浓民本味》的报道,其中提到了全国首家县级民间慈善总会的设立,即于2002年12月在福建晋江成立的慈善机构。该机构的重要职位均由出资的民营企业家担当。随着这一民间慈善机构的不断发展壮大,晋江市政府也逐渐将该会的慈善活动与政府的社会保障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共同为贫困民众带来温暖。

   这一时期,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私人慈善”逐渐兴起。《人民日报》开始出现对明星慈善行为的报道。例如,2004年6月22日刊发的《龙的传人,播撒爱心》,报道了国际著名影星成龙对于慈善的贡献:成龙在拍电影这个主业之余,也一直在世界各地为慈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文章提到,在2004年5月18日“第三届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上,成龙以个人名义向中国儿童基金会专项基金捐赠200万元人民币,该基金用于救治贫困地区的弱势儿童。而成龙也是华人明星中捐赠额度最高的。除了“明星慈善”,《人民日报》2007年3月21日报道的题为《“草根慈善”走进视野》的文章还提到一个新名词,即“草根慈善”。顾名思义,这是由普通人发起的自下而上的慈善方式,受助人更明确、效果也更直接。

   千禧肇始,《人民日报》对慈善事业的报道重点放在官方慈善活动方面,依旧以中华慈善总会为主,民政部也逐渐加强对慈善事业的管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呼吁慈善的方式,即出现了对于明星慈善行为的报道。21世纪之初,随着新型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明星效应逐渐显现。对文艺界突出人物的慈善行为进行报道,一方面能凸显该公众人物的慈善公益心理,另一方面也能吸引眼球,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下层百姓对于慈善事业的关注度。此一阶段,我国慈善事业逐渐进入“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的发展阶段。

   在慈善事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除了对于慈善事业正面的报道,《人民日报》也逐渐关注慈善事业兴盛以来出现的各种问题。2005年6月24日,《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慈善事业五大问题待破解》的文章,文章提到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慈善机构募捐能力较弱,组织和机构数量少,税收政策的积极作用不够突出,慈善组织缺乏公信力,等等。2006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加快慈善立法步伐》的文章,着重强调我国慈善事业的立法问题。文章指出:我国慈善方面的法律法规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已无法满足当前慈善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缺乏用于规范公益机构实体的条款,另一方面,在慈善融资方面也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以扫清慈善事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成为下一阶段慈善事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只有解决问题、破除桎梏,才能行稳致远。

  “法治慈善”新阶段

  (2010年初至2023年底)

   2010年至2023年,《人民日报》以“慈善”为标题的报道共检出427篇。由此可以看出,报道的数量方面出现了激增。同时《人民日报》对慈善相关问题报道的重点也进入新阶段,即“慈善立法”。

   2010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慈善事业告别“法律真空”(调查)》的报道,其中提到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慈善法规,即《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开创了我国慈善事业地方立法的先河。在《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中首次对慈善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如慈善组织、慈善活动、慈善募捐等。在此基础上该《条例》还对慈善组织的内部运行进行了明确规范,包括活动范围、财务管理、信息发布及组织终止后的财产清查等。

   接着,经过各地的不断努力和各界慈善爱心人士的呼吁,关于慈善的全国性法律出台。2016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中国慈善事业进入法治化时代》的文章,文章提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在2016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慈善立法从2005年启动以来走过了十多个年头,这是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一次典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顺利通过,也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正式开启法治化时代。

   同时,2010年元旦以来,《人民日报》所报道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新要求。2011年6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的文章,提到:慈善事业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相匹配的,所以想要推动新时期中国社会慈善的发展,就必须率先加强中国特色慈善理论的研究,在我国慈善事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理念,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逐渐“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遵循慈善事业发展规律的中国慈善理论体系,使扶贫济困、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社会大众的道德价值取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2013年7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慈善事业应成社会稳定器》的文章,其中提到目前我国平民慈善社会体制尚未完全形成,是由于民众对现

   代慈善缺乏基本了解,甚至依旧

   完全以传统慈善的观点来品评

   现代慈善。尽管如此,我国慈善

   事业已呈现出较为健康的发展

   趋势,现代慈善在社会生活中愈

   来愈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功

   效,承担着提升社会文明、凝聚

   道德的积极功能。二是新趋向。

   2013年11月22日,《人民日

   报》发表题为《慈善募捐,云南官

   退民进》的文章,其中提到了慈

   善发展的新趋向,即“官退民

   进”,以及云南省出台的《大力培

   育发展社会组织 加快推进现代

   社会组织体制建设的建议》,其

   中强调政府会在未来发展中逐

   步退出公益慈善募捐市场,除了

   重特大灾害外,政府将不再参与

   社会募捐的实际运行。这样就使

   得社会组织要承接社会慈善募

   捐的全部事宜,而政府将更多地

   关注监管体系建设,譬如完善社

   会公众投诉举报机制等。三是新

   途径。2015年1月14日,《人民

   日报》发表题为《网络搭台——

   让慈善好玩起来》的文章,提到

   了“网络慈善”。“网络慈善”这种

   平台式的慈善方式,现在已经成

   为应用最广泛、效果最突出的方

   式。原因在于网络平台拥有广大

   客户。通过“互联网公益”,能够

   大大加快善款和资源的筹集进

   度,发挥“人人公益”的力量,让

   更多的弱势人群被关注到,塑造

   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的公益生

   态。并且文章也提到了人民日报

   网络平台客户端的下一阶段部

   署,即“持续发力公益,促进公益

   平台不断完善,引入更多具有合

   法资质的公益机构,增加更多公

   益行动发起、话题讨论、爱心捐

   赠等功能,打通与微博、微信等

   社交化媒体的‘互联互通’”。

   这一阶段,通过《人民日报》的报道,我们能够看出,随着慈善立法的完善,慈善事业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官退民进”的新趋向,还是“网络慈善”的新途径,都给慈善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同时也增加了挑战。如何一方面保证慈善原有的发展态势不变,一方面又能积极应对社会现状的变化而作出调整,是未来慈善事业发展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随着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我国慈善事业也在不断改进与完善,慈善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未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无论是官方慈善还是民间慈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力量会越来越大。但立足社会现实,各类问题也日益凸显。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未来我国慈善事业一定会乘风破浪,沿着光明的大道更有效地向前发展。《人民日报》自然也承担着有关慈善事业发展宣传引导的重任,这也将大大助力对慈善事业的探索与实践。

  (据《河南开放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