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记者 皮磊 为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畅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渠道,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团委、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要求,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推进融合发展,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合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建立健全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衔接工作机制。《实施意见》提出,建立联席协商机制,健全主动协调机制,建立会商研判机制。依托各级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由各级民政部门牵头,团委、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群团组织)和本级慈善会(总会、协会、联合会)等行业性、枢纽型慈善组织协同,每年定期召开联席协商会议,掌握慈善帮扶工作情况,协调慈善组织链接资源、对接需求,优化慈善项目设置,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加强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对象衔接。依托各市、县(区)枢纽型慈善组织,建立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慈善帮扶网络。县级民政部门作为本级慈善帮扶统筹协调部门,应落实本辖区慈善帮扶主体责任,可根据现有慈善项目,积极筛选符合帮扶条件的困难群众,帮助申请慈善项目帮扶。加强与慈善组织沟通,指导慈善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转介的慈善帮扶服务。 三是加强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信息互通共享。依托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等业务信息系统,汇聚困难群众救助帮扶需求及其接受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的相关信息,建立高效便捷的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形成“困难群众需求收集—政府救助兜底—慈善帮扶补充”多维社会救助体系。 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社工站)、网格员、入户核查员、驻村干部、志愿者等力量,收集困难群众需求信息,及时发现救助需求,链接慈善资源,促进供需对接,为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精准高效帮扶困难群众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创新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途径方法。动员引导慈善组织依据章程、业务范围和自身专长优势,针对困难群众实际需求设立慈善项目,提高慈善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慈善力量有益补充。精准匹配慈善资源,鼓励慈善组织针对困难群众多元化需求,开展多种慈善服务项目。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增强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能力,不断拓宽慈善资源汇聚渠道。依托行业性、枢纽型慈善组织链接区外慈善资源,拓宽区内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捐赠渠道,多种途径争取慈善资源,切实帮助更多困难群众渡过难关。 注重发挥行业性、枢纽型慈善组织在培育慈善项目、协调慈善资源、引导慈善行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倡导慈善组织创新工作方式,有序开展帮扶活动。以“中华慈善日”“志愿服务月”等重要节点为契机,鼓励支持慈善组织围绕社会救助主题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慈善帮扶活动,打造一批面向困难群众的特色慈善活动和品牌项目。 《实施意见》强调,各地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把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作为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牢牢把握慈善帮扶和政府救助的性质特点,积极研究制定慈善帮扶相关配套措施。建立慈善资源对接和发布机制,鼓励引导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通过设立社会救助专项基金、慈善冠名基金等方式参与慈善帮扶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