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皮磊 近日,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世界银行等七家机构联合发起的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案例在京揭晓,由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发起的“养育未来——中国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照护普惠服务解决方案”入选,被收录到《全球减贫案例集》一书中。 记者了解到,作为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首个公益项目,“养育未来”主要聚焦我国农村及欠发达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问题。项目开展六年多来已在6省8县/镇落地,截至目前累计建设61个养育中心及服务点,开展34万节亲子课程、2.9万场集体活动,服务3万多名0-3岁婴幼儿及其照养人。 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闻佳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0-3岁是婴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我国一些欠发达地区尤其农村地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与城市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养育未来”项目的社会价值在于,其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儿童的均衡发展,能够有效降低0-3岁婴幼儿发展滞后的风险,且这一影响是长期的。 闻佳表示,面对国家及公众关注的重要社会议题,社会组织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定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做一些事情。“我们希望成为议题的倡导者和影响者以及解决方案的探索者和行动者。可能做起来非常困难,但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也有信心把它做好。” “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近年来,随着生命早期发展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一些研究机构及社会组织也做了很多有益尝试。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制约,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认知偏差、行业标准欠缺、专业人才匮乏……种种因素限制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通过对几千名婴幼儿的追踪调研,总结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0-3岁婴幼儿发展面临的挑战:样本地区一半儿童存在认知发展风险,52%的儿童存在语言发展风险,且随时间推移风险不断增大;照养人养育知识严重缺乏,仅13%的照养人用故事书给婴幼儿讲故事,23.5%的照养人存在抑郁倾向。 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局面?在政策尚未全面覆盖的前提下,社会力量能够做些什么?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六年多的探索,给出了答案。 2017年年底,刚刚成立不久的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联合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等机构,成立养育未来行动研究中心,在持续开展对婴幼儿及照养人追踪调查的同时,着力推动“养育未来”项目县域模式落地。通过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具体运作的方式,项目率先在陕西省宁陕县进行试点,后逐渐扩大到陕西清涧、江西寻乌、贵州紫云苗族布衣族自治县、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陕西镇巴县等地。 在项目试点县,由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为项目落地提供政策保障及协调资源,监督并推广;主管部门卫健局设置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中心,落实项目运营管理,确保项目质量;管理中心下设婴幼儿照护服务养育中心或服务点,为家庭提供项目服务。在每一个项目县,项目选择人口聚集的乡镇建设3至7个养育中心,总面积约800至1000平方米;对于居住较分散地域的家庭,项目还提供家访服务。 据介绍,项目通过养育中心上课、入户家访、家庭小组三种服务方式,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专业免费的养育指导服务,以此提高家庭科学养育、改善养育行为,促进儿童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四大能力均衡发展,最大程度降低农村及欠发达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滞后的风险。 每天一大早,宁陕县许家城村的胡德巧老人都会带着两岁的孙子到村里的养育中心报到。胡德巧说,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对孩子教育问题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在她看来,养育中心的老师都很专业,自己从中学到了不少关于照顾孩子的知识,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让自己省心不少”。 看到项目逐渐被更多人认可和接受,闻佳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与其他项目不同,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家庭,希望影响孩子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等照养人,让他们理解养育未来项目的价值进而参与进来,慢慢地影响和改变孩子。因为我们觉得,家庭对孩子的爱是其他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能取代的。” 支持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消除欠发达地区婴幼儿养育鸿沟,需要政府、家庭、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与村镇社区形成合力,即“家庭照护尽主责、政府主导起作用、社会力量有所为、村镇社区可依托”。闻佳介绍,经过六年多的实践,“养育未来”项目逐渐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可持续可复制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普惠模式。“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能力及优势,降低项目运作成本,同时为公益行业提供一些参考。” 闻佳所说的项目模式,可以理解为“4个1”:一套经过评估、公开出版的儿童早期发展课程教材;一套完整的项目落地执行指导手册;一套(本地)养育师和管理团队培养赋能体系及执业标准体系;一套基于数字化技术、开放的项目运营经验体系和管理系统(平台)。 为此,项目团队充分借鉴了企业管理模式,协助县域搭建了一个三级组织架构,即县政府主导(领导小组)——县卫健部门(管理中心)——项目干事及养育师团队。在此基础上,基金会还为每个项目县设置了运营指标,并将这些指标拆分到日常工作中。 根据项目设计,管理中心一般配备一名主任和三名管理干事,县域内养育中心或服务点配备25至30名养育师,管理干事和养育师均在当地进行招募和培养。记者了解到,对于项目干事和养育师的招聘,基金会方面也有一套完善的流程:只有经过笔试、面试及相关考核筛选后,才能全职投入到工作中。入职之后,项目团队还会对其开展为期一年至三年不等的系统性培训。完善的项目架构及管理模式不仅保证了项目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养育师的能力价值和荣誉感。 张华华是清涧县“养育未来”项目的一名养育师,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性格比较外向,也喜欢和孩子们相处。在工作过程中,她发现一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与孩子缺乏充分的互动。“但实际上,0-3岁是孩子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养育中心,我们可以根据现有教材,教会家长如何陪孩子看绘本、做游戏,促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 张华华介绍说,报名参与养育中心的家庭中,约有20户住的比较偏远,养育师会在周六固定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家访。“有些住的远的家庭,下了车还要步行一段时间,有时候上完课天就黑了。但是家长们非常开心,也非常欢迎我们,觉得我们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针对一些交通不便或居住更远的孩子及家庭,项目组开发了一套线上服务课程,将课程内容搭载在智能设备上,通过“线上课程+线下定期走访”的方式,希望降低入户家访的成本,同时提高项目覆盖率。目前,这一模式正在测试中。 “这也体现了养育未来项目的另一大社会价值:一方面,项目解决了部分农村女性就业问题,提升了她们的个人能力,如与人沟通的能力、教育孩子的能力等,为她们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另一方面,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这些农村女性也被反哺,她们的内心和情绪也得到了治愈。”闻佳谈道。 集中力量 推动多方协同“全省模式” “经过六年多的摸索,项目逐渐有了一点儿成效,但后续发展也遇到一些瓶颈。”闻佳坦言,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和家庭养育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社会议题,仅靠一家机构无法解决,也做不好。“此前我们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落地项目,但发现这样做非常牵扯精力,项目影响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也无法引起当地更多关注,供应链也无法高效满足项目需求。因此,我们希望集中力量,发动整个行业整个生态系统,让更多有着相同目标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进来,那么项目影响和效果肯定会不一样。” 在此背景下,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开始思考调整项目战略,从“整县模式”转向聚焦“全省模式”。 今年6月,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镇巴县人民政府,签约启动镇巴县“家长学校,养育未来”公益项目,标志着“养育未来”项目开始在陕西省探索多方协同的“全省模式”。 “基于此前在陕西省的项目经验,我们希望先在陕西省做出一点成绩,打造一个样板,进而影响大家对这件事的认知,联动起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此前我们的想法可能偏理想化,我们意识到制约县域发展的因素是不同的,但也希望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尝试,实际上这种推广方式是非常困难的,让我们多走了很多弯路。” 闻佳说,在这个议题上基金会一直抱着开放的心态,也在持续探索更好的项目模式。“从最开始的‘无知者无畏’,到追求项目可持续可复制,我们希望做议题的倡导者和影响者,同时也希望成为解决方案的探索者和行动者。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