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宜居宜业乡村兴
续写基层治理创新篇章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续写基层治理创新篇章
——浙江绍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观察

    萌发于浙江绍兴诸暨枫溪江畔的“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绽放时代生命力。近年来,绍兴扛起发源地的使命担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成效。

    在法治轨道上深化基层治理

    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村道两侧墙壁上,28条村规民约赫然深刻,村里每家每户还存有纸质版。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等程序,这里以规约方式涵养文明乡风,其中蕴含着基层协商民主、法治成长的巨大空间。

    “以前村里很多事办成需要靠人,现在得依‘法’。”枫源村党总支书记骆根土介绍,村里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严格按照程序公开办理,由村里的法律顾问参与,这样村里的矛盾少了,村民的满意度高了。

    注重深化村级自治,绍兴发布《村规民约制修订工作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形成如越城“五邻社”联合会、诸暨“三上三下三公开”“三事分议”等实践成果。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程中,绍兴近年来加强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记者了解到,绍兴全面总结当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成功经验、特色亮点,将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群众认可、操作性强的做法上升为法规条文予以固化,于去年11月1日正式出台实施《绍兴市“枫桥经验”传承发展条例》。

    作为传统产业经济大市,近年来绍兴推动产业从老“三缸”到新“三片”的转型升级,涉企涉商涉外矛盾纠纷日益突显。当地政法单位以“法护营商”为主题,以改革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纺织品远销至192个国家和地区。为开辟商业纠纷化解“专业跑道”,中国轻纺城法庭于2020年11月挂牌运行,成立了“知产、涉外、市场”专业化审判团队,为市场3万户经营户提供下沉式服务。

    坚持依靠群众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2008年,诸暨市枫桥派出所民警杨光照带头组建“老杨调解工作室”,投身于矛盾纠纷的防范化解工作中。2010年退休后,他以人民调解员的身份继续投身调解工作,工作室升级为“老杨调解中心”,逐渐成为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的知名品牌调解室。

    从一个“老杨”,到一批“老杨”。2020年9月,诸暨市法院、诸暨市司法局联合组建“天平调解工作室”并入驻诸暨市社会治理中心。30位调解员中,17位“老将”是从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行政等人员中择优选聘,13位“新兵”来自各行各业、具有扎实法律基础。

    “枫桥经验”来源于群众,传承发展依靠群众。绍兴紧紧扭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让群众在矛盾纠纷化解、基层社会治理中唱主角,坚持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直接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坚定支持者。

    构建多元共治体系,拓展多元共治路径。以让群众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目标,绍兴依托县镇村三级社会治理中心(站点),建强矛盾化解“一站式”平台,按照“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要求,织密建强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整合相关解纷平台和力量,形成“10%化解在县、30%化解在乡、60%化解在村”的解纷格局。

    为了切实强化村社站点治理能力,绍兴推动在原村级综治中心和人民调委会基础上,吸纳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乡贤、志愿者等力量充实村级社会治理工作站。

    记者了解到,依托103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绍兴广泛建立基层行政争议化解工作站,将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搬到一线村社,将617件行政诉讼纠纷化解在诉前。

    擦亮基层治理创新

    三张“金名片”

    金佳虹是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党政办主任,也是宋家店村驻村指导员。两年多以来,这位城里姑娘村里跑得多、村事管得牢,为村里带来新气象,比如拍摄了一组山村写真为村子带来流量和效益,还牵头组建党员服务队、村级物业强村公司等。

    20年来,绍兴全市累计选派19批、3.6万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1771个村担任驻村指导员,助力乡村“千万工程”、现代社区建设等。这项制度还不断丰富内涵和外延,从乡村走进城市社区、进厂入企,演化为“三驻三服务”制度。

    记者了解到,驻村指导员制度、民情日记及社区共建,是绍兴在传承发展“枫桥经验”过程中探索形成的将党建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的三项有力举措。

    走进绍兴市越城区洞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棵“共建树”上面已经结出了30多个“果子”。这是该社区30多家共建单位先后派出68名兼职网格员参与网格治理的服务成果。

    “希望这棵共建树越来越‘茂盛’!”洞桥社区党委书记陈芳芳介绍,社区每年精心推出服务居民的十件家事中,多数是由网格党组织与共建单位党组织党建联建完成。

    目前,绍兴市越城区村社签订共建项目2.8万余个,落实共建资金3.9亿多元;5万多名党员到村社、网格报到,党员报到率和活动覆盖率达98%以上;党员干部参与服务活动50余万人次,解决群众各类问题5.2万余件。

    绍兴市委组织部介绍,通过深化现代社区建设打造城市版“枫桥经验”,破题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模式,当地试点红色业委会推进三方协同共治,实现物业纠纷同比下降40.3%。

    (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