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记者 皮磊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民政局发布《宜昌市深化“五社联动”机制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明确到2025年年底,城市社区工作者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比例达到100%;全市乡镇(街道)社工站达到五星级标准水平的比例不低于50%;社区社工室实现全覆盖,村社工室覆盖率达到80%;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5000人以上;市、县(市、区)两级社区公益基金每年支持实施社区“微治理”公益项目50个以上。 在工作基本流程方面,《工作指引》明确了五项内容。 一是收集居民需求。社区“两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制定调研方案,深入辖区开展沉浸式调研,找准群众共同利益点和关注点,形成社区居民服务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等。 二是策划制定项目方案。社区“两委”要依托社工机构或社会工作者,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策划、设计服务特困对象、“一老一小”等群体的社区公益项目或活动方案,设定科学合理的项目或活动目标。对于社区(村)、小区(湾组)公共事务,按照共同缔造的要求,策划设计“微改造”“微治理”项目,完善居(村)民议事协商委员会、小区议事会(湾组理事会)等共谋平台,组织居民群众广泛开展民主协商。 三是组织项目实施。对于社区社会组织可承接的服务项目,要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指导社区社会组织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和技术,挖掘志愿者骨干,培育壮大志愿者队伍,链接整合社会慈善资源,积极为特困对象、“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全面推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机制,社会工作者参与或督导项目实施,加强与社区工作者协作,带动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是链接社区资源。社会工作者当好资源链接者,统筹社区内的物质、资金、技术、服务等社会资源,整合、利用各类社区公共设施和专项服务设施,用于回应居民需求、提供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 五是开展效果评价。按照“服务谁、谁评价”原则,组织居民建立健全全过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五社联动”项目或活动实效进行评价和反馈。围绕项目或活动方案设定的目标,从“量化指标”“成效提升”“社会效益”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邀请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方机构等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事项进行论证评估。 在保障措施方面,《工作指引》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将“五社联动”机制与创新基层治理、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同时,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引导慈善组织资助“五社联动”社工项目实施,构建多元投入机制。 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持续实施社会工作人才专项引育行动,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职业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鼓励县级民政部门采取专业培训、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社区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提高社区服务的温度和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