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互联网+ 让名医捐手术成为可能
互联网+ 让名医捐手术成为可能

2016-05-1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名医公益手术捐赠暨名医公益宣言发布会现场

从预约到将喉部患“鳞状细胞癌”的父亲送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治疗,只用了2天时间,这对从东北来北京问诊的李先生来说,是原先怎样也想不到的。

而这离不开一个特殊的公益项目的支持。

2016年4月20日,国内多家公益基金联合“名医主刀”成立了公益手术平台,让贫困患者得到公益捐款的同时,也能获得名医免费公益手术的机会。

在这里,医生捐赠手术,相关医院负责实施手术,求助病患发出诊疗申请,公益组织捐赠手术费用的公益救助闭环已经初步形成。

用互联网配置医疗资源

两年前,因外公患上肺癌,27岁的苏舒毅然决然地辞掉工作从新加坡归国。苏舒带着外公的片子到上海寻医问诊,但得到的结果是,想安排一位优秀主刀医生至少得等待三个月以上,最终外公还是在等待中去世了。

苏舒表示,外公的抱病离世,令他非常遗憾,现代信息技术发达,如果能通过互联网对接手术的供需资源,让老百姓能安心看病、及时手术,医疗资源就能充分利用。

苏舒描述出了这样一个“蓝图”。

患者发布病情信息,医生提供出诊机会,医院准备实施硬件,这样“三位一体”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搭建完毕,这对于眼下医疗资源紧张现状,起到优化配置。

医生可以在完成医院本职工作后,基于平台对接信息,选择是否前往异地诊疗,相关医院根据自身医疗条件决定是否接受一台手术落地,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相关医疗救治,这样一来,医生的额外出诊的劳动价值可以得到体现,院方空置手术室和床位利用率提高,患者成功被救治。

2014年10月,“名医主刀”移动医疗手术平台在苏舒带领的20余人的团队下研发成立。一年后,获得了由复星医药领投、高榕资本和真格基金跟投的6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公益的“机会”

“名医主刀”成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逐渐吸引全国的名医入驻,帮助约200位患者完成了手术。但苏舒的创业团队也意识到,救助患者本身已是弱势群体,即便得到相应救治,也仍会花费不菲的诊疗费用。

在随后的几次实地调查过程中,苏舒和团队看到了公益的“机会”。

苏舒发现,医生们在专业领域有着专长,很愿意为公益事业效力,只是不知道该去哪里做公益,使信息对称也许是解决医生有效公益的方向。

有了几次与医生面聊的经历,苏舒觉得,医生有着充分的公益诉求,但因为找不到适合的公益途径只能被动等待公益机会出现或者放弃,这样下去不仅浪费公益机会,也使得求助者丢掉了治疗时机,这种状况应该可以得到改变。

苏舒觉得,为何不将医生的公益行为纳入移动医疗平台上,将志愿捐献手术医生、承接医院、救助患者和公益基金会整合起来呢?

2016年4月20日,国内多家公益基金联合“名医主刀”,让贫困患者得到公益捐款的同时,也能获得名医公益手术的机会。

公益手术平台的运营模式是——优秀医生志愿者捐赠手术,相关医院负责实施手术,公益组织捐赠手术费用。这样就同时解决了医疗资源和资金来源的问题。

据苏舒介绍,现在已经有几百个医生加入了公益平台,还有将近50家公益基金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国内肝胆领域泰斗级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甲状腺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主任刘跃武,白内障专家北京同仁医院朱思泉等名医专家均同该平台建立了合作。朱思泉教授就通过“名医主刀”公益平台,主动捐赠了100台白内障复明手术。

“医生”、“院方”、“患者”、“公益基金”四位一体

这个连接着医生、医院、患者、公益基金会的公益项目究竟如何运作呢?

苏舒首先给记者算了一笔时间账。

一个病患如果到三甲医院就诊,等待床位有时需要长达三个月,但通过“名医主刀”,经过对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缩短为一个星期,能极大避免因为手术延迟而导致的病情延误。

苏舒说,患者通过网站或APP上传自己的病历资料,“名医主刀”将邀请三甲医院的专家,对患者病历进行线下会诊,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然后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专家治疗方案,自主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师,进行后期的手术治疗。此时,实施诊疗医院会根据当前医疗资源状况进行手术室和病床匹配,公益基金会也会在对患者审核后根据具体状况进行公益救助,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名医主刀”这款APP完成。

这种互联网医疗的公益方式,吸引了大批高端医务工作者作为志愿者加入,也增强了当前医疗公益活动的专业性和便捷性。

慈善基金全力资助

钱婧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暖阳基金发起人,这是一个以媒体为先锋、以医疗为依托、以互助为特色的大病救助基金。“名医主刀”上线后暖阳基金成为其合作方之一。

对于钱婧来说,这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方式公益,让公益组织多了一种选择。

通过“名医主刀”互联网平台,医生、院方、患者三方敲定后,暖阳基金确定资助对象,钱婧觉得资助就应该“尽力而为”。

“首先,救助对象病症一定要有改善,后期可能痊愈。然后,这个病人特别坚强、励志,有榜样力量。最后,看病症资助额度多少,是否在基金资助能力范围内。”钱婧说,“公益资源也是有限的,只能尽力而为。”

目前,钱婧创办的暖阳基金已经资助过多名患者。如20万元善款资助患强直性脊柱炎的河南30岁小伙“蜜蜂哥”等。

作为公益基金的合作方之一,钱婧发起的暖阳基金在做公益的同时也成为了受益对象。

“作为合作方,公益基金在互联网平台上增加曝光机会,也会有一些捐赠善款流入基金。”钱婧说。

2015年,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范晔在被暖阳基金推荐给媒体报道后,“名医主刀”向其捐助5万元。

钱婧对《公益时报》表示,“部分手术会全部资助,但有些动辄需百万的手术,基金也只能尽力解决部分,但基金募来的费用会全额捐助出去。”

“名医”诊疗风险几何

通过“名医主刀”移动医疗平台,医生诊疗对象在异地,如果医生愿意奔赴当地则形成多点执业。最近几年,医生多点执业的例子并不少见,但大多为私下行为,一旦发生医疗责任,问责机制也有待明确。

2014年11月5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中对医师多点执业提出了规范。

意见提出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意见还对医师多点执业的资格条件和注册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规定医师多点执业的人事(劳动)管理和医疗责任的相关依据及流程。

医师多点执业有了规范保障,但通过移动医疗平台实施手术风险又几何?

根据苏舒的介绍,“通过“名医主刀”实现的手术,在医疗风险上,包括两方面。首先,‘名医主刀’与医生、医院、患者要签订三方协议,平台职责仅为信息发布、专家时间预约和床位信息对接,不参与治疗过程操作阶段,如果有变化,会在术前与多方进行良好沟通。”

另外,医疗保险的介入也是被苏舒看成是保障医疗风险的较好方式。

“目前,我们与银联合作,推出一项异地医保授信垫付的医疗保险。正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商谈合作,专门建立一个飞刀险种,有效保障多方权益。”

(为保护当事患者隐私,文中“李先生”和“蜂蜜哥”为化名)

■ 本报记者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