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6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菅宇正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办学质量在我国高校同学科中一直排名靠前,且在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此次停招事件对业界而言是一种遗憾,但它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面对记者关于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停招事件的提问,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史柏年作出了这样的回应。
2017年5月6日晚间,面对社会诸多猜疑,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丽霞公开回应称: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并未停止今年秋季招生工作,而是进行了招生制度改革,在招生的时候与社会学专业一同进行宽口径大类招生。然后仅仅1小时后,该回应即修改为:“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今年秋季暂停招收本科生。”
缘何暂停招生?
记者调查了解到,拟停招的社会工作专业属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下设的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该专业于2000年设置成立,旨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社工人才,使学生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机构既能从事实务工作,又能从事策划与管理工作。
本科期间开设包括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心理学导论共计11门社会专业必修课程。该专业于2004年获批招收硕士研究生,2009年获得全国首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的授予权。
5月7日,数十名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联名发表致校长公开信,对中山大学社工专业本科将停止招生的消息表示痛心和困惑,并提出3点质疑:
1、“暂停”招收社会工作本科生是否有官方文件;
2、“暂停”招收社会工作本科生的具体规定为何(暂停期限多久?细则为何?在校师生如何安置?)
3、学生为何事先对“暂停招生的决策一无所知?”
5月7日,中山大学通过其官方微信回应称学校是依法依规开展本科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山大学章程》相关规定,学校依法及国家相关政策享有“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及相应的学生培养方案”,“设立、变更和撤销教学单位、学术研究机构、学术管理组织、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等权利。
中山大学校方表示从2017年3月份开始近2个月时间,开展包括校内专家现场考察(抽查部分院系)、校外专家审核(抽查部分院系)、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常态检测数据中心(广州)专业办学数据分析(评价指标为生源质量、本科师生比、学生国内外交流情况、本科生深造率、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调停课率、公选课师均开课门次)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综合评估后,决定对包括社会工作专业、财政学、应用统计学、经济学在内的18个专业进行调整或暂停,通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本科专业设置的顶层设计,使本科人才培养具有更宽的口径,更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有利于本科生毕业后的发展和成长。
始料不及的舆论反响
对于突如其来的停招,不仅让中山大学在校师生措手不及,也让行业人士感到错愕和惋惜,而在愈演愈烈的舆论声中,作为曾任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前身)的蔡禾教授对停招事件作出了回应:
中大停招社工本科生为什么在全国乃至媒体引起如此大影响,我以为问题在于:
1、从本科人才培养的数量来讲,中大停办本科专业对全国的影响不大,但在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社工(改革开放以来,惟有社工是国家十余家部委两次发文,要大力发展的),开展社会建设,完善社会治理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决定显然是与之相悖的;
2、中大是全国最早兴办社工的高校,其办学质量也是位于前列的,这次有如此大的反响恰恰说明了中大社工专业的办学地位和学科影响力,把一个办的如此有影响的本科专业停掉是非常可惜的。也正因为如此,它也向社工事业的发展释放了一个负面信号;
3、对于一个大学而言,选择发展什么专业是有自主权的,但是在做出如此重大调整的决策之前,做充分的调研,了解不同学科的发展现状,同时了解在做出决定后老师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让老师们可以理解和执行的措施,是大学决策者应该做的,哪怕这个过程要花一定的时间。而中大这次在专业调整上虽然提前做了一些工作,但远远不够,挫伤了为这个专业付出辛劳的教师们的感情。
“其实高校调整或社会工作专业停止招生,早些年就已经有了,此前在西南地区社工领域影响较大的西南财经大学,也停止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招生,这次中山大学拟停招事件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因为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身起步早,走在了全国前列,而且一直以来在社工行业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再加上事件发生在对社会工作关注较高的广东省,所以才形成现在的舆论态势。”史柏年说道:“或许校领导也不太了解中山大学社工专业本身在中国社工行业内的影响力。”
“对于一个专业的设置与调整,高校有着自己的评判指标和纬度,如报考率、对口率、就业率等,而很多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都不是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很多都是调剂过去的,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中山大学此次并不是仅针对社会工作这一个专业进行停招,不应该一味的指责校方,也要从自身找问题。”史柏年说道。
目前,在学校官网、院系网站上,记者尚未看到关于该校社会工作专业将停止招生的官方文件,而据在读社工学生反映,此前校方并未与学生进行沟通或告知,而是近日来该事件持续发酵,学院才召开通报会,安抚学生并口头承诺“学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卢磊表示:“对一个专业的调整或停招,应该积极主动与该专业在校学生和老师沟通,充分听取师生意见,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结果通知,这恰恰体现了我国目前高校行政色彩太严重。”
停止招生是否与当前政策相悖?
暂停招生的影响波及远不止于中山大学,还引起了各方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反思。
社会工作是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的行业,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将社工人才队伍列入国家统筹推进的六大人才队伍建设行列中,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也在不断构建和完善社工行业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专业社工人才也是现今迫切需要的一类专业人才
“在这样情况下,中山大学宣布停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招生,的确存在与政策相悖的情况。”卢磊表示。
在史柏年看来,中山大学社工专业本科停招,在专业社工人才产出上对社工行业影响不大,毕竟一所高校每年培养的人才数量有限;但是停招背后所释放的信号,无论对社工行业发展较好的广东省,亦或是全国,都是值得警觉的,它所折射出的问题,更为迫切。
第一,这折射出高校社工专业教育存在的危机。
高校社工专业学生最终是要走进社会接受市场检验的,中国目前已经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一批专业的、有能力、适应中国社会的社工人才,而当前高校社工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理念灌输等培养的毕业生能否真正的胜任这样的使命,能否让机构、政府、社会都认可,能否体现出自身价值的不可替代性,这是高校社工专业教育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全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院校超过400所,而其中300多所都是开设本科专业的院校,中山大学停止招生的恰恰是本科专业。
“这就说明在这一层面的专业教育和培养存在着问题,这当中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脱节,本土化进程的缺失等等问题都是造成现在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这些是许多高校共同面临的顽疾,时间已久但却没有彻底解决。”卢磊表示。
第二,这显示出社会工作这一行业发展的困境。
史柏年表示:“社工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人不再从事一线社工工作,高校要反思自己人才培养体制是否适应当前市场,政府也要反思是否给予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目前社会工作从业者依旧面临着社会认识度低、薪酬待遇差、上升渠道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人才流失、行业不完善,进而引起高校生源报考率低、就业率低等现象。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于社工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予以支持和引导,但政策法规有没有落实,落实的好不好是最关键的。
“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社工人才的投入和保障,让社工从业者能够在社会中获得认同感,达到自身的预期。”卢磊表示。
“高校要反思,培养出真正的能够胜任当前需求的社工人才,政府要加强投入,给予社工人才合理的从业环境,二者并进才能共同前进;相互推诿或等待其中一方先改变,都无法解决问题。”史柏年强调。
■ 本报记者 菅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