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是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办的社会工作服务、咨询、培训和研究中心,于2015年在北京市民政局完成民办非企业的登记注册工作。中心邀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树强教授出任理事长,陆士桢、史柏年等社会工作专家出任机构理事,为机构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中心现有9名全职社工,5名社会工作硕士,3名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1名社会工作专科毕业生,其中3名中级社会工作师,5名助理社会工作师。中心于2017年经北京市民政局考核和遴选,获得北京市社会组织评估工作资质、作为首批社会工作机构代表参加北京市对口援建内蒙古的“牵手计划”。2018年初,中心成为全国首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实训基地。
中青社工积极使用社会工作专业最新前沿成果,在发展型社会工作服务、青少年正向发展实务和绿色社会工作领域均有探索成果。2016年至2018年,先后在北京各区承接、开办专业服务项目45个,重点成果如下:
2016年起,与共青团西城区委员会和什刹海街道合作“青春助跑·学习伙伴”服务项目在什刹海落地,该项目旨在探索向导服务对城市社区家庭困难青少年的实践经验,推动家庭困难青少年精准帮扶服务的落地。中青社工通过该项目在2016、17两年累计实现54名家庭困难青少年对接,开展个别服务900人次,各项活动16次。
同年中青社工依托学校的研究平台,全面参与“青少年、农业与社区经济”实践研究项目,旨在推动青少年及其家庭通过参与农事体验,认识和理解农业生产,构建青少年及其家庭和农业的有机连接,构建青少年,农业、消费者三方互相链接的良性互动,探讨在农业场域青少年正向发展的可能。通过与研究组成员合作,全年共设计和开展农事体验、青少年及家庭教育主题活动9次,服务家庭30余个、累计390人次,得到《Green Social Work Reader》邀稿,对中青社工及项目进行宣传报道。
2017年,中青社工再次协与团西城区委联合申请困难家庭青少年精准帮扶试点 “青春DIY”项目,引入学术前沿,定位生活困难家庭青少年的正向发展要素的培养。中青社工通过与督导一同研发,开展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贫困家庭功能改善和家庭能力建设,以减少补救性社会服务给青少年带来的“污名化”和“标签化”,关注生活困难家庭青少年的长远发展。
同年,中青社工设计出“海益汇”爱心平台,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政府统筹、社区支持、专业介入、多元参与”的社救创新模式。平台阶段性的经验得到民政部、北京市和西城区民政局有关部门的关注。 2018年,以该项目经验和运行机制为基础,直接推动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的建设工作,成为北京首个困难群众救助所。
2018年,中青社工努力协调市区街各层,促使团中央机关直接建设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青年之家)落地,并完成了包括空间设计、服务研发、地区需求地图等逐项工作。
上述项目中, “青春DIY”和 “海益汇”项目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社会工作项目,同时,“海益汇”项目作为北京市社会救助创新案例报送民政部;什刹海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得到民政部、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西城区政府的关注,并得到北京晨报、西城报、社区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中青社工领头人吴扬被评选为“海淀区十大社会工作领军人物”,并受邀参与团中央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介绍直播会议,网络阅读量达102万人。
中青社工积极参与党建、团建:党小组认真组织学习新党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于工作和生活中;团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两课一制”要求,积极引导团员青年紧跟时代脚步,不忘初心,建功新时代。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加强思想建设。团支部组织召开“践行新思想·拥抱新时代”组织生活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精神学习座谈会。同时,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参加上级团组织开展的团课活动2次。
中青社工在国家或地区重大事件中提供专业支持或志愿服务,重点经验如下:参与北京市民政局“牵手计划”,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民政局合作发展当地社会工作事业;承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儿童福利院儿童保护计划,接待当地孤儿访问北京,并前往当地进行调研和培训;主动承担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支持下的社会工作扶贫工作,为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实习生提供实习机会和督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