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人物自述 > “纺织大亨”的慈善人生
“纺织大亨”的慈善人生

2013-04-0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艾已晴

杨勋认为,慈善家排行榜的名次是对自己进行审视的一个参照,每一个上榜的慈善家都应该得到掌声

下午一点半,杨勋如约而至,面容祥善,笑容可掬。当他坐定在《公益时报》记者面前,举手投足好似香港影视作品里“港式大亨”的经典形象一般。这个1952年出生于广东省惠州市、1972年移居香港、1975年成立亚洲最大的成衣制造及出口贸易商之一、拥有真维斯等著名服装品牌、在中国及澳大利亚设有零售连锁店1500多家的旭日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可谓“纺织大亨”,除了一揽香港制衣业总商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等基于服装业的头衔之外,还担当了南京大学、东华大学、青岛大学和北京服装学院的顾问、教授以及河北省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社会职务。而更重要的是,杨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慈善家,秉承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慈善文化,在积极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多年来,杨勋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已达数亿元人民币,方式多种多样。诸如筹办“希望小学快乐运动会”、兴建“贫困小学操场”、设立“真维斯大学生助学基金”和“真维斯希望教师基金”等。他表示,只要真维斯存在,慈善活动就不会停止,而且要把它作为公司的首要事业来做,慈善活动会越做越大。

到底是怎样的意念支撑着这个早已功成名就、财富满钵的“纺织大亨”源源不断、愈来愈勇地频出公益举动呢?带着这样的一种疑问,记者开始了与杨勋的公益对话。

慈善是一种“必需”

不管是真维斯初到大陆之时,还是后来与众多休闲品牌大战期间,杨勋一直保持着一个特有的风格——尽力压缩成本,不请代言人,一切都以精简、不浪费为准则。但是杨勋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付出恰恰与这一准则相反:财力、精力都舍得大力花费。

“对于企业来讲,做慈善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种必需。因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得更长远,社会不认同你是不可以的。而要得到社会认同,企业就必须对社会做出回馈。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慈善对于人和企业的心灵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说到这里,杨勋给记者讲起了他慈善公益意识的启蒙人——他父亲对他的深刻影响。

“我的父亲一直都是一个极具‘快乐’能量的人。父亲人很好,新中国解放以前,他是做买卖的,因为他的能干,我们家那时候的环境是挺不错的。但是解放以后,他突然没活儿干了,我们的日子就很贫穷困难了。但是即便如此,父亲也并没有因为社会改变令他变得穷困的现实,而去憎恨这个社会。他反而是把以前用在赚钱上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管好我们这个家庭、教育好孩子的方面上。”杨勋说道,“我们家一共有十三个孩子,我是最小的一个。在我的印象中,我家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辛和物质的贫困变得萎靡不振、一盘散沙,反而在父亲的耐心呵护下,度过了时代的荒凉之境。所以我说,真正的快乐并不是来自物质,物质的满足带来的只是一时高兴,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内心。”

“其实,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父亲给我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他不去记恨社会,即便在最困苦的时候,他也仍在帮助邻里乡亲,我因此深受启发。如果说记恨这个社会能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丁点帮助的话,那么你去记恨也算值得,如果没有,我们何不把时间精力放在做慈善这样一种释放不良情绪、改善环境、寻找快乐的行动中来呢?”杨勋笑着对记者说。

杨勋坚信做慈善、做公益就是通向快乐的美好方式。拥有这样的认知,除了要感谢他的父亲,其实还应感恩佛陀的点化与鼓励。

“如果没有‘佛’的支持,我根本走不到今天。”杨勋说。杨勋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的慈善观始终依存于佛教教义。

“我心中的公益慈善包含三种境界。一是罗汉境界:自立度己;再是菩萨境界:回馈度人;最高是佛境:度一切因果,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活于世,何为公益?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不能给别人添麻烦,然后是要帮助他人,最后是度所有苦厄,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客观、可持续的全局观。”如是,杨勋先生对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有一个纵深的观察,他告诉记者,虽然比起几十年前,这些年来人们的物质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是人们的快乐指数却不见增长,反而不如以前。或许是因为缺乏精神信仰的缘故,所以要用做慈善、做公益的方式找回精神和信仰。

做慈善讲求实用对接

杨勋告诉记者:“真维斯在24所大学里为1000多名学生提供助学金,我们每人给8000元,分3年给。现在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很多,我们发现只给他们钱是不够的,还要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早点儿认识这个社会。所以我就提出,既然他们需要帮助,我们也有需求,那就利用休息时间每年来真维斯干80个小时,来体验生活,跟我们的员工一起工作,接受同样的劳动强度,希望借此让他们早日认识社会。”

杨勋的慈善公益模式特别讲求实用的对接,“助以致用”、“等价交换”。

“这个不是残忍,相反,对学生们来说这是一种激励。我们不能避讳去探讨代价,因为不劳而获不是这个时代应有的价值观。”杨勋坚定地告诉记者,“我这几天在中国农业大学做了一个讲座,跟同学们交流的时候,有人问我,现在中国就业的环境这么难,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是为什么。我当时想了想,反问了一个问题:‘请问大家觉得现在是找工作难,还是挑工作难?’底下的同学很多都不再反驳。”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杨勋的奋斗经历,就不难想象这种“实用”公益助学模式的合理性:1972年,不满20岁的杨勋从惠州下海,游了六个小时到达香港,和先于他游到香港的哥哥一起到服装厂当起了最底层的熨烫工人,当时他全身的财产只有一条泳裤。那时,他和十几个人挤在一间40平方米的房子里,被当地人称作“难民”。没钱没有人脉,又不懂英文,迫切需要糊口的杨勋同时兼了三份工,从早上到深夜一直在热气腾腾的熨烫车间工作。杨勋经常被蒸汽熏得头昏眼花,他在心里咬牙发誓:吃苦只是暂时的,以后绝对不要再过这样的日子。

但是也正是这样的没有选择性的、不得不逼着他吃苦勤奋的窘境,成就了杨勋日后的辉煌。

时隔30多年,如今的杨勋把当日的窘迫当作笑谈。但是那段奋斗仍极其顽强地留在了他的灵魂深处,并深深影响着他做公益、行人生的方式。

“现在我们每年给贫困大学生的助学金大概有300多万,但是发给学生‘勤工俭学’的工资却高达1000多万。很多学生通过我们短暂的资助,以及技术的指导,到了第二年、第三年,他们都能够自我生存,不需过多扶助了。他们自己又组织了爱心社,再去帮助一些养老院、孤儿院做一些劳动,还口口相传,说真维斯有这种公益项目,号召更多贫困学生加入助学计划,这样我们就比较好持续地聚焦需要帮助的人群。而反过来,这些大学生的素质比较高,对于真维斯来说,他们也为企业注入了活力和能量,当然也能带动效益的提高。

愿意为所有慈善家鼓掌

杨勋作为一个具有大陆、香港两岸视角,有多国经营经验的企业家,他认为大陆和香港的慈善家,在操作形式上或许有不同,但大家对慈善的本质的认知,其实是殊途同归的。

“中国慈善排行榜”自2004年发起以来,已连续开展十年,作为中国慈善公益领域最具权威代表性、最具公信力、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级别最高的人物评选,几年来与中国慈善家、慈善企业携手共同成长,形成了一个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杨勋更是多次荣膺“中国慈善家排行榜”榜单的“十大慈善家”称号。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排行榜,有排行榜就会有名次之争。但是杨勋先生却对于“名次”之事看得极为通透,其禅定深意蕴藏其中:“名次本身是自己对自己进行审视的一个好参照,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人故事,代表不同的示范类型,在做慈善这件事情上,如果有人比你做得更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这些人鼓掌呢?每一个上榜的慈善家,其实都应该得到社会的掌声和鼓励,你说对吗?”杨勋说道。

如今,杨勋的产业分布在香港、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及中国大陆等地,业务遍及服装制造、贸易、零售及房地产、金融投资等领域,已有80多家直属公司,员工超过3万人,在中国及澳洲现设有零售连锁店超过1700间。在香港、中国大陆、印尼、菲律宾、孟加拉国、柬埔寨均设有服装厂的杨勋,早已站在财富的肩头俯瞰世界。“你看我现在已经对生活不再发愁,那就继续把慈善做下去、做好吧!”杨勋的港式普通话中一直带着质朴憨厚的乡音。这个风雨打不灭的、富贵引不迷的“纺织大亨”,正用诚心与诚意,纺织着一个个“慈悲挚善”的人间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