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人物自述 > 坚定地留在中国——BSR慈源项目经理艾如水
坚定地留在中国——BSR慈源项目经理艾如水

2013-02-19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高文兴

Brooke Avory,白皮肤、深棕色头发,父母祖籍英国。在翻开她的简历之前,你绝对想象不出,这个年纪轻轻的外国姑娘,从大学至今半数以上的经历都与中国和中文有关。她有一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艾如水。

中国让她着了魔

艾如水出生在澳大利亚的海滨城市阿德莱德。如同许多中国沿海城市率先在小学普及外语教育一样,阿德莱德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在小学范围内将亚洲语言列为必修课程。四年级,艾如水便开始在课堂上接触中文,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998年,刚进入大学的艾如水有机会和十几名大学生共同前往西安外国语大学进行6周的中文培训,她兴奋地踏上了自己的第一次中国之旅。15年后,在办公桌前谈起这次行程,艾如水依然难以抑制她当时激动的心情:“那次中国之行印象实在深刻,我学完6个星期后,自己一个人游遍了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

对于中文的执着让她在大学本科会计之外又获得了中文文凭,毕业后的她希望把两者结合起来,但“始终找不到什么契合点”,没有头绪的她选择了进入通用汽车公司。在会计行业,她坚持了5年,然而心中却一直放不下让她魂牵梦绕的中国。终于,2005年,艾如水下定决心重拾旧梦,她争取到了HSK(汉语水平考试)奖学金,赴北京语言大学做半年的汉语进修。再回到澳大利亚,艾如水在南澳大学商学院做起了一个MBA项目的执行官,原因很简单:该项目的一半内容用中文授课,这让她有机会和中国的一些学校进行联络,并且时不时有带队来中国出差的机会。

2009年春天,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AusAid)看中了她与中国高校建立的联系,推荐她出任澳大利亚青年大使。担任大使期间,一个在云南开展活动的“常爱儿童项目”希望艾如水能够成为该项目的联络官,艾如水二话不说,抓住了这个机会。

“这下我可以在中国工作了。”那一刻,艾如水知道,她终于得偿所愿了。

2010年5月,组建伊始的BSR(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慈源项目向艾如水伸出了橄榄枝。艾如水说,她很lucky(幸运)。

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场组织者

在办公桌前将经历娓娓道来的艾如水,就如同她的中文名一样,文静、素雅,若不是她兴致勃勃地展示了几个射门动作,没有人相信她曾经踢了10年的足球。大学期间,她连续三年代表母校阿德莱德大学女足参加全澳大学生运动会,毕业后,她也仍然帮助学校女足俱乐部管理日常事务。

在足球场上,她司职中场,负责前后场的衔接,虽不是进球的完成者,却掌控着比赛大局,策划与发动每一次进攻。这正如慈源项目如今在中国CSR(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所做的工作——在企业、基金会与NGO之间建立桥梁,成为他们合作的润滑剂,最终推动企业公益与商业战略的结合。

每天早晨和晚上,艾如水要和身处欧美的全球同事保持同步,展开大量的内部讨论;而在许多对外的会议场合,作为慈源项目的“代言人”,艾如水的开场亮相都极为简单,发言简短,把大部分的讨论时间留给其他的项目参与方,只在必要时进行点评。“在加入BSR之前,我在CSR领域的经验也不是非常多,其实是和中国公益行业一起成长。”她微笑着说。

在慈源项目过去的三年中,艾如水在中国经历了形形色色的合作伙伴。“这些机构通常的问题是缺乏专业的企业运作模式,另外在沟通与工作效率上存在问题。”她说,“但这是一个过程,中国的公益圈刚刚起步,不能动不动就和欧美国家做比较。”

这个月底,慈源项目即将结束,艾如水将继续留在BSR从事中国地区的业务。当被问及若有一天离开BSR,艾如水的答案依然是“”。“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很支持我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她说,“我希望能一直留在CSR领域,帮助企业减少他们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或者通过他们的项目和产品回报社会。这非常有价值。”

艾如水说,每年只能回一次澳大利亚,这让她很想念家人,但在这里,她找到了事业归宿的同时,也找到了一群新的朋友。如今,她已经不再踢球,而是从两年前开始,每逢周一在北京的CD Blues酒吧学跳摇摆舞(swing),她说:“这里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氛围很活泼,我感觉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