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人物自述 > “母亲的抉择”行政总裁艾利雅:为儿童提供更多选择
“母亲的抉择”行政总裁艾利雅:为儿童提供更多选择

2020-04-0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于俊如

“30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一代人的变化。‘母亲的抉择’之前帮助过的孩子,有的回来做桥梁之家的家长,有的回到幼儿之家做全职义工。帮助过的意外怀孕少女,也有的回来成为全职员工。”第14届爱心奖获奖者,香港土生土长的的美裔“善二代”艾利雅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循环。”

此时的艾利雅,刚刚迎来自己的第6个孩子,这与她母亲成立“母亲的抉择”的时候有些相似,都是6个孩子的母亲。身为家里的老大,艾利雅从小就开始做义工,可是未想过有一天会作为自己的全职。

直到2012年的一天下午,身为律师的艾利雅在咖啡馆的报纸上,读到了“母亲的抉择”招聘行政总裁的消息。用艾利雅的话来说,当时的感觉很难形容,就是“啊哈!有一点心动,又更像是一种召唤”。

艾利雅夫妇与自己的五个孩子
 

那时候的艾利雅,相信家庭的力量很大。在她看来,当你有个家庭能让你知道你其实很强大的时候,你的人生是很有希望的。

就这样,艾利雅成为了“母亲的抉择”的行政总裁,为之引进义工管理系统,并在2014年推出名为“桥梁计划”的创新试验项目。这是一种新的寄养模式,为0-3岁的脆弱儿童提供短期的临时寄养服务。该项目的第一批计划3年间,就审批了80多个家庭,为70多名儿童提供服务。

在艾利雅看来,最大的困难是改变人的想法。她认为,我们把家庭的范围圈小了,那些有需要帮助的孩子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大家的孩子。“桥梁计划,就是想把这个圈画大一点,这样才能把这些孩子当成家人来照顾,进而这个城市才会真正地改变。”

只做救火没有用,还要让人不要放火

1986年香港《南华早报》对意外怀孕少女跨境做手术的报道
 

“母亲的抉择”的成立,是源于1986年香港《南华早报》刊出的一系列报道——一些年轻女性意外怀孕,前往深圳非法诊所做堕胎手术,平均年龄是14岁。

出于自己该做点什么的心理,艾利雅的父母和朋友决定帮助这些少女。但是从服务第一位少女开始,他们就发现,除了需要照顾意外怀孕少女,她们的孩子也需要照顾。

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因为他们发现,在这些怀孕的少女中,很多已经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意外怀孕少女,就是说意外怀孕少女的母亲,甚至祖母,当年也是意外怀孕少女。

于是,“母亲的抉择”致力为等待家庭团聚或收养的孩子提供关爱和养育服务,同时支援他们的亲生父母重回正轨,并且通过性通识教育工作坊等做预防性教育。

2012年艾利雅成为母亲的抉择的行政总裁后发现,机构幼儿之家的地方太有限,只能同时为32个正常发展的婴儿(婴儿组)和12个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特殊儿童组)提供照顾。有一个孩子进来,别的孩子就少了一次机会。那些没能接纳的小孩怎么办?他们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此,艾利雅找了很多公司,做调查研究,发现在香港,大概有4000多个孩子是住在机构中。这些机构有寄养家庭、儿童住宿机构等,每天都是满档的。另外,每天还有400~600个孩子在等待进入。而这些在等待中的儿童大部分年龄在0~3岁之间。他们都生活在不安全的情况下或在紧急安置中(包括在医院接受有限的护理)。

调查显示,90%的孩子想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与家人团聚,但事实上,只有一半的人能真正回家。另外一半,到18岁后就不能继续留在机构了。即使那些能回到家的,也通常要等待9年乃至12年。整个成长过程几乎都在这些机构里,未能尝到原生家庭的爱和安全,这对于小孩子来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和情感,都有很大的影响。

据艾利雅介绍,这些在机构之下长大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特别容易加入黑社会,或是辍学、吸毒、犯罪等,女生特别容易成为意外怀孕少女。如果没人帮助她们,她们的孩子可能最终又回到这个机构。

新的寄养模式——桥梁计划

儿童在这些机构生活的时间越长,能离开的机会就越少。艾利雅说:“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让这些孩子更快地被领养,或者更快地回到家。”

2014年,艾利雅推出了一项名为桥梁计划的创新试验项目,尝试解决以上的问题。桥梁计划是一种新的寄养模式,为0-3岁的脆弱儿童提供短期的义务临时寄养服务。(桥梁家庭的家长不领取政府给寄养家长的补助金。)

作为“桥梁家庭”,主要贡献的是时间和爱心,为儿童提供安全和关爱。儿童逗留在桥梁家庭的平均时间为5.2个月,继而离开和家人团聚或获领养。机构对这些“桥梁家庭”不仅没有经济支持,其筛选和培训过程还极其严格。儿童寄养之前,会有不同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包括医学方面的专业人士、个案工作者等,为“桥梁家庭”提供短期暂替照顾及培训,以支援及避免“桥梁家庭”出现筋疲力竭的情况。

目前,这项计划已经执行完了第一个3年计划,审批了80多个家庭,并为70多名儿童提供服务。除了离开香港的家庭,“桥梁家庭”的存留率为100%。下一个五年,艾利雅计划将“桥梁家庭”增加到150个,但这需要继续仰赖义工和社区的支持。

艾利雅说:“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一个有关爱的家庭。这个理念只有我们知道没有用,还需要跟我们的义工来交流,让他们把这个理念带到社区,去影响更多的人。”

每周500名义工轮班当值

“母亲的抉择”创办之初,100%地依靠义工,时至今日,义工依然占据其80%的比例。

如果说勇气一直是“母亲的抉择”的精神,那么义工则是“母亲的抉择”的主要力量,正是这份勇气和义工团体,一直推动着“母亲的抉择”向前发展。

艾利雅很重视义工,她认为义工不只是来帮忙的,还会变成领航者,他们可以改变社会对机构的观感,同时,他们的改变也能改变这个社会。

所以,艾利雅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公司合作,引进义工管理系统,严格出勤率,追踪学习过程等。

“母亲的抉择”对义工的要求很严格,因为他们服务的是0-6岁的小朋友。在这里,义工首先需要接受系统培训,学习如何服务、照顾这些孩子,特别是注重儿童保护,比如如何应对遭遇家暴、性侵的孩子,以及如何去发现这些潜在的问题。

目前,“母亲的抉择”的义工人数已超过600人,每周有近500名当值义工,在5个不同的轮班中与员工一起工作。(政府规定员工与义工的比例为1:8。)

意外怀孕,或是没有家庭的孩子,都是很复杂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靠单一的力量,而需要个人、社区、公司等共同努力。多一个合作,就是多一些人能认识这些社会问题。所以,艾利雅不断地跟不同层面的人合作,共同改变这个问题。

在过去的30多年,“母亲的抉择”为超过250个有严重特殊需要的儿童,通过国际领养服务找到了家庭;为近3000个有特殊需要的婴儿和儿童提供关爱和治疗,使近4000个婴儿通过幼儿之家和寄养计划获得照料;为超过53000个面对意外怀孕的少女提供协助,并为超过50万个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关系及性通识教育。

对于未来的五年,艾利雅希望,“母亲的抉择”能与大学合作,让大学对机构采集的数据和案例进行研究,以发表有公信力的研究报告,能让其他机构或政府社会福利部门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