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面对人口密集、治理难度较大的状况,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积极引入和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探索多元共治模式,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社会组织
助力社区服务
“现在一天时间基本上都泡在社区里,生活一点也不枯燥。”在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退休后的刘式平忙碌而充实。今年4月,刘式平在社区帮助下牵头成立了“长者健康吧”社会组织,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湖医院等医疗机构,实施家庭医生计划、慢性病防控计划,为辖区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保健讲座、心理疏导等服务。
在滨湖世纪社区,像“长者健康吧”这样的社会组织遍地开花。社区成立短短两年多时间,就打造出“美丽堂”“早教亲子坊”“新手爸妈盟”等20余个特色社会服务品牌,为居民提供文化、教育、情感咨询等领域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服务范围覆盖辖区10万居民。
“滨湖世纪社区是合肥市首个街道级社区,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口高度密集,且新型居民和流动人口大量涌入,给社区管理带来一系列难题,仅靠现有的社区工作人员远远不够。”滨湖世纪社区党委书记郜志华告诉记者,社会组织生命力强、“接地气”,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可以弥补政府功能的不足。经过科学设计与实践探索,滨湖世纪社区决定积极引导居民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推进政府和社会协同治理,最大限度地激发社区活力。
滨湖世纪社区教育学校资源丰富,陪读妈妈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孩子上学后她们怎么打发时间?去年10月以来,由社区倡议,苗丽珍等居民率先发起成立“美丽堂”社会组织,并在社区内开展同名社会服务项目,针对25岁至45岁女性开设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化妆礼仪、烹饪等特色课程。“项目一实施便受到广大女性居民热捧,每个学期招收名额都爆满。”“美丽堂”项目社区负责人张欢介绍,项目推广后的运营管理、课程设置以及聘请专业老师等环节,都由苗丽珍等居民负责操作,项目在坚持公益性质的同时基本能够实现“自养”。
“除了居民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外,社区还通过服务外包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承办社区服务事项。”滨湖世纪社区党工委委员李瑞鹤介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滨湖世纪社区引进了“徐敏家政”、合肥市婚姻家庭咨询协会、“爱邻社工服务社”等7家专业社会组织。
培育扶持
优化成长环境
“当年如果没有社区的帮助,‘爱心车队’不会那么顺利地注册成功。”滨湖世纪社区居民陶克宝曾被评为“中国好人”,2013年,他利用身为出租车司机的职业便利,打算与志同道合的同事成立一个“爱心车队”,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把分散的出租车司机的力量凝聚到一起、奉献爱心。但是,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有较为严格的条件,对组织制度、办公场地、组成人员、资金等方面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让踌躇满志的陶克宝犯了难。
滨湖世纪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园提供了一间办公室作为“爱心车队”办公场所,还专门聘请专业社工指导制定章程、备案注册等工作。通过一系列帮扶,“爱心车队”于2013年10月顺利通过民政部门审批,成为合肥市正式注册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社区社会组织在发展初期会遇到‘出生’难、规模较小、组织松弛、管理粗放等难题,需要政府部门给予必要帮扶。”郜志华告诉记者,滨湖世纪社区划拨出10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设立了社会组织孵化园,引进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提供智力支持,通过“申请—评估—入驻—孵化—出壳—跟踪”等流程,在办公场地、设备、信息资源等方面,为初创期的中小型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草根”社会组织提供帮扶。目前,已先后扶持培育了滨湖“爱心车队”、斓纪文艺社、老树根乐乐团、社区书画协会、读书郎俱乐部等社会组织45个,共吸引300多名居民骨干参与社区管理。
滨湖世纪社区的干部还主动出击,积极发现和引导热心群众成立社会组织。“在日常走访过程中,社区网格员和信息员会有意识地寻找一些有才能的居民骨干,引导其成立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李瑞鹤说,社区搭建平台,做好协调,监控而不操控,引导而不主导,让社区服务参与主体多元化,营造出社会各方“大合唱”的局面。
共治理事会
发挥各方合力
“社区工作重千斤、社会组织挑八百。要挑起‘八百重担’,光有各自为战的‘草根型’社会组织远远不够,能够把企业、学校、专业组织、机构等多方力量都联系起来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才能挑起这份重担。”郜志华告诉记者,2013年,滨湖世纪社区创立了枢纽型社会组织——共治理事会,并赋予其一定的管理权限,具体管理社区社会组织。
“共治理事会成立后,政府只负责草拟章程,不参与具体事务,公益事业全部交由理事会旗下的专业会员单位实施,形成了‘党委领导、多元共治、居政分离’的社区治理新模式。”郜志华告诉记者,社区居民有想办的事情,可直接到民意征集委登记备案,立案后报请理事会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由专门委员会进行运作。经选举产生理事会的1名理事长、6名副理事长、10名理事,主要为社区干部、辖区单位负责人及居民代表。居民想办的事情,主要由这17人组成的理事会来进行审议决策。
为保障160多个孩子上下学安全,滨湖启明星幼儿园园长张承梅曾为幼儿园门口施划“斑马线”的事伤透了脑筋。“幼儿园门口原没有斑马线,我去相关部门咨询,都表示可以设置,但是在谁出钱的问题上却遇到了障碍。”共治理事会成立后,张承梅马上就将这一项目报到理事会民意征集委员会。民意征集委立案后,共治理事会理事成员进行审议商讨,最后达成共识,确定由理事会项目运作委员会操作,请交警部门设置斑马线,资金则由理事会出。现在,“斑马线”已施划完成。
“共治理事会搭建了一个群众参与的平台,能够真正实现在党委、政府引导下,让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发挥。”郜志华说。
(据《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