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DBA学员徐琴:创办“弯湾”为儿找伴,现在想给自己60岁一个礼物
DBA学员徐琴:创办“弯湾”为儿找伴,现在想给自己60岁一个礼物

2020-05-25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三年后,我正好60岁,想给自己一个生日礼物。读博三年是一个苦行僧过程,不一定读的出来,但我享受这个过程”徐琴说。

5月22日,国内首个商业管理与公益慈善相结合的学位教育项目——工商管理博士DBA(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在北京开学。当天,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21位学员正式开启为期3年的博士学习之旅。

徐琴杭州市江干区弯湾托管中心创始人、DBA学员。这位从特殊教育托管机构创办人到省人大代表,用爱为一群智障孩子搭建起一处“爱的港湾”。

几年间,机构发展壮大,影响力增加,合作支持日益增多。徐琴坦言,需要专业知识来管理,学习就是最直接的手段,让机构走远,对行业建树,作孩子们心中最好的“妈妈”。

创办“弯湾”为儿找伴

29年前,徐琴18个月大的儿子弘毅意外造成重度智力障碍。如今,57岁的徐琴创办了弯湾托管中心,为30位智力障碍孩子打造梦想家园。

在特殊学校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后,弘毅毕业了。回到家里的他整天总是是闷闷不乐,这让徐琴有着担心,面对着人生刚刚开始的儿子,徐琴开始了一步步的尝试。

特校毕业回家,环境发生变化,原先的同学、老师不见了,弘毅有些显得有些无助,想着帮儿子恢复状态的徐琴第一反应就是帮儿子找伴,为了让弘毅在特殊学校的环境不被打破,徐琴通过租赁场地、聘请老师、招募同学打造了一间与特校一摸一样的教室,完全复制特校的环境,使弘毅继续适应,并开始自行课程研发。

这间教室被取名为“弯湾”。

谈及“弯湾”之名,徐琴觉得,每个智力障碍的孩子都是一株花苗,同样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她希望能为这些略带“弯曲”的小花苗,搭建一个安心成长的“港湾”。

最终,之前与弘毅在同所特校的6个孩子走进了这个教室,看到儿子的状态一天天好起来,徐琴心里也高兴,但这样的办学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未来如何发展,徐琴陷入思考。

商道立德,止于至善

“不能让这些孩子只是陪着我的儿子,应该让他们有所发展。”徐琴说。

一开始只是想着为儿子找伴,在与6个孩子相处后,徐琴觉得应该让他们们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徐琴说,自己应该将为儿子变成为大家。

为了创造更好的社会融入环境,两个月后,徐琴将自建的特殊教室还了回去,退掉了租赁的房屋和人员,在家社区内租了一间带花园的房子,开始想着为这6个孩子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做些什么。

“想法很简单,就是要让这群孩子能够接触到人即可。”徐琴说。

换掉特教学校模式后,第一步就是要教会孩子们生活,从跟小区保安打招呼开始训练,之后超市、银行、社区、地铁站都成了孩子们的实训课堂,这样的状态一干就是5年。坚持换来成绩,7个孩子跟随徐琴一路成长,这个群体时常出现在居民们的生活中,一步步走来政府和社会开始逐步认识到这个群体,当地残联给与一层楼支持徐琴的工作。

17、18岁的孩子经过5年的学习生活到了该工作的年龄,如何让这些孩子正常的融入社会成为徐琴又一个思考的问题。孩子们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工作,这也成了弯湾的地儿阶段,为此,徐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开办书店,以书会友。

2014年,“弯湾”书店开张,徐琴想着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与人接触,但因为藏书量的原因,1个月后却没有1个顾客光顾,而后又改成还书点,多少引来一些顾客。最终,弯湾书店也成为了杭州市最大的还书点。

有了书店的经验,之后项目创新一发不可收拾,而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引来了不少资源的支持。

2015年,为了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顾客,弯湾小超市在社区旁开张,孩子们成了销售员、收银员;2016年成立洗车行,孩子们又称为洗车员;2017年开始提供茶歇待客服务;2018年在阿里巴巴的帮助下,弯湾无人超市开张;2019年,在国家电网支持下弯湾保洁服务队成立。几年间,弯湾的项目不断增多,并被统一成为弯湾托管中心。

徐琴说,这些岗位并非拍脑袋,都是为孩子们量身定制。

如今,从早期1个孩子的妈妈变成30个孩子的妈妈,并且每个孩子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工资卡。

从EMP到DBA的独立求索

“这个群体影响大了,我的学识不够,更好、更系统的把机构办好,应该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徐琴说。

早在,2016年弯湾洗车行开业后,这群孩子担任洗车员,时间一长洗车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此时,正值国际公益学院EMP开课,徐琴立刻报名,随后两年的学习过程里,徐琴从不缺课,积极回答问题,解剖机构和自己。

直至今日,面对DBA课程,徐琴说可能有些公益慈善的概念还是有些模糊,但学会了思考总结和再走一步的过程。一个很基本的道理,就是要为这个群体,他们的所需就是我奋斗的方向,我的最大收获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国际公益学院代理院长、教授黄浩明表示,博士课程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志在为商业界和公益界搭建沟通合作的桥梁,通过商业与公益的有机结合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商道立德,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