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陈景华与广东女子教育院
陈景华与广东女子教育院

2020-01-2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陈晓平

女子教育院第二校区

 女子教育院师生合影

■ 陈晓平

民国初年,同盟会员、广东警察厅长陈景华创办广东女子教育院,对受虐婢女、无家可归女子进行收容教育,嘘寒问暖,修复心理创伤,授以知识技艺,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人才。广东女子教育院只存在一年多时间,其经验教训仍然值得加以总结。

陈景华像
 

同情受虐婢女

奔走创设教育院

陈景华,广东香山人,光绪年间考中举人,担任广西容县知县。当时广西盗匪遍地,陈景华抓到著名匪首陆亚发,两广总督岑春煊已经答应免罪招抚,陈景华觉得此人反复无常,命部下把他枪毙,由此得罪岑春煊,遭到通缉。陈景华逃到泰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广东光复,陈景华出任广东警察厅长,一方面对怙恶不悛的匪徒痛下杀手,另一方面却无限同情在清廷统治下饱受压迫的贫民女子。

1912年农历二月“花朝日”,本是郊游庆祝“百花生日”的好日子,一个受尽虐待的婢女麦喜,被警员送到警厅,见到陈景华之后,只是哭泣,说不出话。陈景华让女警验伤,发现麦喜血迹斑斑,浑身上下几无完肤,因脑部受伤太重,失去言语能力。陈景华本是硬汉子,面对这一苦命弱女子,为之大恸,安抚之余,派人送麦喜到医院治疗。

第二天,陈景华紧急约见善堂负责人,提请协助筹款建设女子教育院收养受虐婢女,不料善堂负责人却不断推托,理由是:父母教育子女,都常常加以体罚,何况婢女?有婢女的人家大多是富人,这个设想会让富人不安,影响大局安定。话没有说完,陈景华拂袖而去。

他找到广东省教育司司长钟荣光(岭南大学汉文总教习,后任校长),要求把花地黄大仙祠所属善庆学堂空置校舍拨作女子教育院院址。三月中旬,广东女子教育院的旗帜已飘扬于百花盛开的花地。

陈景华请真光书院女教员梁焕真出任教育院主任,梁焕真毅然放弃高薪,来到教育院从头开始创业。一个月后,教育院收养的受虐婢女达到40多人。到农历六月初,教育院设施已大体完备,来院学习的婢女逐日增加。

教学成果斐然

婢女变身先生

到重阳节的时候,女学生激增到400多人,人数既多,管理上就产生难题。婢女在主人家服役,习惯以偷懒来应付,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梁焕真督导学生中有文化的尼姑,创办学生自治会,订立章程,凡遵守章程的,享有参加音乐、体育、游戏、阅读报刊等方面的权利,参加自治会的女生可佩戴胸章。通过激发学生荣誉感,混乱很快得到改变。从此,寝室、盥洗、晾衣服各种生活管理,均井井有条。

教育院不仅重视智育、德育,对体育也十分重视,平时都利用场地加以训练。这一年冬天,广州各学校会组织运动会,也容纳女校学生参加。教育院女生听到这个喜讯,都十分高兴,有60多人报名,每天刻苦训练。到开幕之日,教育院租一艘大船,把学生送到东堤的东园。女运动员灰衣白鞋,辫结鲜红,斜挎红白相间绶带,引人注目。没有参加比赛的女生300多人,也前来充当啦啦队员,其中有不少是8岁以下,居然能做到令行禁止,毫不喧哗。整个比赛,女子项目共设18个,广东女子教育院取得骄人成绩,共夺得13项冠军。

次年春天,时疫流行,教育院学生也有不少受到感染。院方在课室西边设立医疗所,聘请刘文贞医生诊病,从学生里面选出12人,专门负责看护,还在大院后面设立厨房,专门给患病学生服务。流行病横行,导致一二学生病死,然而失去婢女的富家编造谣言,说教育院学生很多因为饥寒而死。

1913年春,学生人数达到400多人,其中女童超过百人,为此教育院向黄大仙祠商量,借用后座当宿舍,被负责人拒绝。不久,黄大仙祠发生内讧,向警察厅报警。陈景华借此进行彻查,把黄大仙祠的建筑给幼儿园使用。幼儿园用二楼做寝室,购买铁床几十张,每床安排两个女生,购置被褥枕头,每5个床位由一个保姆负责管教。

为培养人才,教育院请来教育专家碧卢夫人(西关慈爱幼稚师范学校校长)给学生传授保育、家政知识。学生曹雪馨,原是西关某富家婢女,自己跑到教育院要求收容。她跟随碧卢夫人学习几个月,成绩特别优秀,兼管教育院的幼儿班。巧合的是,这个幼儿班里面,有她主人的两个儿子。周末,她领着两个学生回家,主人十分惊奇,不敢再把她当做婢女,竟尊称为“先生”。昔日常遭鞭挞的婢女,一变而为老师,这正是陈景华的社会革命目标。他认为,辛亥革命不仅是政治革命,还应该是社会革命,要革除清廷不人道的社会制度。

1913年春,教育院把黄大仙祠各座建筑修葺完毕,有匿名善士给教育院送来几架织布机,遂借此机会成立工艺科,学员达50多人,聘请广州工艺局织造科教师任教,又请来留日的工艺美术师传授扎花、刺绣工艺,不久又增加印刷、藤器制作、缝衣等科目。学生每天上午上文化课,下午修习工艺课。工艺科才开办几个月,成绩斐然,广东女子师范学堂举办女校成绩展览会,教育院选送的布匹、图画、刺绣、藤器作品,均被展览会评为优等。

至此,教育院学生达到600人,原有校舍不敷使用,急需建设第二校区。刚好院址隔壁有一幅土地“永兴围”,面积80多亩,业主听到教育院有此需要,不仅愿意低价转让,还捐献一笔经费。接着,花地翠林园业主朱氏,又将翠林园整个捐给教育院。院方借此发行彩票,每票1元,抽中头彩的,可得到整座园林,市民本着做慈善的心态,踊跃认购,院方得到一笔巨款,用来建设第二校区。至此,教育院占地一百多亩,前临花地河,绿树掩映,芳草萋萋,设施齐备。院方规定每个星期天为校园开放日,准许学生家人入校参观。婢女的父母见到校内环境、设施十分完善,都双手合十,感激不置。

引发富豪仇视

身后无以为继

教育院收留私逃婢女,让蓄婢的富家感到威胁,投稿给报纸传播不利言论,甚至说院内有不少学生受虐而死。院方邀请各报主笔、评论员60多人前来实地考察。记者们查阅了学生总名册,证实除个别重伤、重病送院不治外,并无学生在院内去世。记者们在院内考察半日,随后给予很高评价:“楼叠二层,结构轩敞,一水环绕,万绿葱茏,鸟语花香,扑人欲醉。各女生午膳之余,游戏草场中,唱歌、击球以为乐……诚痛苦无告婢女之福地也。”

然而好景不长。1913年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派军阀龙济光为广东都督,大肆迫害老同盟会员。陈景华已感受到危险,但他没有像其他老同志那样逃亡海外,是因为牵挂女子教育院。他四处奔波,找慈善界人士商量,希望找到可靠的机构接手。正当他紧锣密鼓为教育院办理善后的时候,接到龙济光邀请函,请他中秋节到督署赏月。不料当他抵达督署时,龙济光当即宣读袁世凯电文,指陈景华为乱党,立即枪毙。

陈景华死后,代理院长徐慕兰将教育院全部档册上交给警察厅,立即辞职。警察厅派来一个接收员,原是轮船上搜查走私的悍妇。全体女生听到陈景华死讯,群集草坪上大声哭泣,并为陈景华布置灵堂,罢食吊唁。悍妇喝令学生解散,被一个女生咬伤,教育院遂停课一个多月。此后,龙济光治下的警察厅决定停办教育院,女生大多由其旧主人或父母领回,另有120人转到西村增埗的广东工艺局。

女子教育院给婢女、孤女以深切关怀,给她们提供物质生活条件与教育条件,充分展示了陈景华这个民主革命家的深切爱心与改良社会的决心。但也应该看到,他做慈善过于激进,收容逃婢实际上是向旧制度开战,应有一个渐进过程。陈景华之死,跟他触及士绅利益有一定的关系。历史学家陆丹林认为,正是那些婢女逃亡的富豪士绅,对他恨之入骨,发电报给袁世凯要求枪毙陈景华。我们应继承陈景华悲天悯人的慈善精神,同时也要注重方式方法,使得慈善事业细水长流,为社会创造长期福荫。

(据《善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