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新闻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6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累计350万小时,阿里员工如何做公益?
蚂蚁集团“数字木兰”实践写入北京+30国家级综合审查报告
深圳市宝安区第六届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启动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6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3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累计350万小时,阿里员工如何做公益?

■ 本报记者 赵明鑫

  “人人三小时”号召的内核是什么?

   这一号召肇始于2015年马云的一封内部信:“从2015财年开始,想请每个阿里人每年完成3小时的公益志愿服务,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公益,支持公益。”

   如今,这一号召已落地十年。

   3月3日,2025阿里巴巴公益榜揭晓。现场,马云发来时隔十年后的“calback”:“不是公益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公益;不是我们给公益带来了什么,而是公益改变了我们。下一个十年,让我们继续人人三小时。”“人人三小时”究竟改变了什么?或许从现场发布榜单里的一个又一个名字中,能够窥见端倪:蚂蚁森林、团圆系统、乡村特派员、高德无障碍导航、医疗AI多癌早筛公益项目……

  十年,员工公益蓬勃发展

   2015年马云发出的全员信,名叫《期待你的礼物》。

   信中,马云号召员工每年每人完成3小时公益志愿时。随后,阿里巴巴决定在每年的3月3日举办公益榜,并由员工投票评选出诞生于公司内部的优秀公益项目和个人。

   可以说,这封信拉开了阿里巴巴全员公益的序幕,也让阿里公益打上了以员工公益为底色的鲜明特征。

   2016年,一群阿里员工不算工时、不计报酬、全力协助公安部开发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项目运行8年,全社会共同参与,累计成功找回5132名儿童。

   2017年,公益榜获奖项目“蚂蚁森林”卷起“偷能量”的旋风。8年多来,数亿人在手机里浇水种树,蚂蚁森林捐资种下5.48亿棵树。这些树,成了全民参与中国沙漠化防治的一部分。

   2019年,阿里开始派出一批员工扎根乡村一线,探索乡村与互联网结合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派出32名“乡村振兴特派员”,用扎实投入为乡村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

   十年间,阿里员工自发成立了300多个幸福团,志愿者人数达到171123人,累计志愿时达到3508227.9小时。

  把公益融入产品和服务

   全员公益10年,阿里巴巴公益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更加关注用技术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

   比如去年获奖的医疗AI多癌早筛公益项目。该项目基于阿里达摩院研发的AI多癌筛查技术,以平扫CT+AI精准识别出多种癌症。目前,这项技术在浙江多家基层医院进行试点,免费筛查,完成胰腺癌筛查14万人次、食管癌筛查8万人次、胃癌筛查11万人次、结肠癌筛查8万人次,总计发现并临床证实的癌症病变共计393例。

   今年获奖的饿了么“助老e餐”数字化社区服务,是饿了么与政府、社区和公益机构的合作项目,它关注社区困难老人就餐难问题。通过固定骑手派单的“熟人配送”模式,饿了么蓝骑士与老人联系加强。去年,“95后”骑手饿了么骑手王豪飞在给一位独居老人送餐时,发现老人没有像往常一样及时开门,正是他第一时间的警惕和联系,让突发疾病的老人得到及时抢救,转危为安。

   此外,今年获奖的项目中,有员工为听障店主发明“看得见”的外卖提醒设备,有的利用AI识别能力为视障客服研发读屏软件。

   在阿里巴巴CEO吴泳铭看来,十年员工公益之路另一个典型转变是公益与公司产品、服务的深度结合:“做完公益的同学们,又把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温度带进业务。今天,所有阿里的业务场景中都有公益的设计。”

   “柠檬宝宝关爱行动”是阿里健康平台在罕见病领域的持续深耕探索。通过首创“以需定供”模式,保障十余种罕见遗传代谢病患儿的特医奶粉需求,有效缓解柠檬宝宝“断粮危机”;推出国内首个“罕见病饮食计算器”,帮助家长精准控制患儿蛋白质摄入量。

   中国有超2400万肢残群体,为了让他们顺利走出家门,高德开发了无障碍地图,导航优先提供平路与无障碍直梯,上线两年来已累计为用户提供超过1.5亿次无障碍路线规划。

   饿了么“无声骑士”项目为听障群体提供公平、友好的就业环境,通过开发一键外呼、日常电子沟通卡等功能,尽可能降低听障骑手送餐难度,如今,有5000多名听障骑手活跃在饿了么平台上。

   闲鱼上线的公益宝贝项目,在循环经济外加入爱心经济,目前普通用户上线了2600多万个公益宝贝,不仅让资源二次循环,也让爱心流转。

  公益是砥砺内心的磨刀石

   要让公益有十年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做到公益项目本身的可持续。

   淘宝上的“公益宝贝”项目,已平稳运行到第20年,目前公益宝贝在线商品量1.6亿。每年有近200万捐赠商家、超4亿用户购买公益宝贝商品,累计捐赠数十亿元,捐赠订单量超600亿笔,受益人次达6000万。

   在现场,阿里巴巴集团党委书记邵晓锋说,“坚持的力量是巨大的,再小的事情始终坚持,都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我们今天依然在努力做的,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是让更多业务本身就与公益基因天然融合。有了情怀,一切都会更有意义,才能够走得更远。”

   之所以能探索出一条以员工公益为底座的大企业公益创新之路,内部持续的激励很重要。

   在阿里巴巴几个园区最醒目处挂着的不是商业成就,而是每年公益榜获奖项目和获奖人信息;在阿里,每年聚集最多合伙人的场合,不是商业盛典,是一年一次的“阿里巴巴公益榜”。

   阿里巴巴众多公益项目倡导者、阿里合伙人刘振飞,曾参与公安部共同组建的打拐项目“团圆系统”。他在晚会现场分享时说,“召集这个项目时,全公司一呼百应,没有一个人推辞。”

   “公益,往往是能力和善意的外溢。”刘振飞说,“公益正是砥砺内心的那块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