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新闻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6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来自基层代表的期待——乡村全面振兴澎湃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微光书苑”发起人李翠利:鼓励新乡贤、社会组织等参与乡村文化建设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6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3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全国人大代表、“微光书苑”发起人李翠利:鼓励新乡贤、社会组织等参与乡村文化建设

■ 本报记者 皮磊

   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乡村文化建设一直是李翠利关注的重点领域。多年来,她始终致力于推动乡村阅读公益事业,而这件事,还要追溯到17年前。

   2008年,在看到乡村孩子们课余时间无事可做的状况后,李翠利将自家超市中的白酒货架改成了书架,摆上自己积攒的几百本图书,供村里的孩子和成年人免费借阅。有人来借书,她还会送糖果、送毛巾、送笔记本。虽然这期间也面临着经济等各方面压力,但她依旧坚持了下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关注乡村阅读。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后,李翠利更加努力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阅读事业,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发声,让更多人关注这一议题。截至目前,李翠利创办的“微光书苑”已经开了17年,累计借阅人次超40万,其中不少总来看书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微光书苑”模式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后来由新华书店总店和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共同发起的“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就是以此为范本。而作为“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荐书官,李翠利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持续关注并推广乡村阅读。

   今年全国两会,基于自己的观察和调研,李翠利提交了《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其中提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是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对于引领乡村意识形态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存在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财政投入不足、从业人员匮乏、业务指导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文化振兴步伐。

   为此,李翠利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设立村文化专员岗位,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建议在村“两委”干部中遴选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委员担任村文化专员,负责乡村文化市场的上报、引导与监管工作,加强对乡村文化活动的政治引领,确保各类文化活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低俗、虚假宣传误导乡村留守老人,维护乡村文化健康发展。

   二、重视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支持机制。一是解决编制与待遇问题。为农家书屋、文明实践站等配备专职管理员,解决其编制、工资及待遇问题,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二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重视以乡土人才为主的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服务建设,鼓励新乡贤、社会组织等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文化事业繁荣与经济发展。

   三、提升乡村文化建设从业者素养,缩小供需差距。一是加强培训指导。充分利用现有乡村文化建设平台,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管理者和从业者的培训力度,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二是鼓励深入群众。支持创作者、从业者深入乡村生活、了解群众需求,创作出符合当地民俗民情、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成效在政府考核中的比重。一是完善考核标准。建立以服务成效为核心的乡村文化建设考核标准,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二是加大考核权重。在地方政府行政考核中,适当提高乡村文化建设成效的考核比重,引导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乡村文化建设工作。

   李翠利认为,加强乡村文化人才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成效在政府考核中的比重,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