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保障“黄金4分钟”AED成多地体育场馆标配
“柠檬宝宝关爱行动”升级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保障“黄金4分钟”AED成多地体育场馆标配

“电极片应紧贴患者皮肤,不能有空隙。电击除颤后,需要立即继续实施心肺复苏……”近日,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综合馆内,一堂自动体外除颤器,即AED的使用培训课正在进行。导师讲解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后,参与培训的体育馆员工分批实操,确保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快速上手。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管理办法》施行,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要求公共体育场馆必须按“黄金4分钟”原则配备AED。

  体育馆配备AED让运动者更安心

   AED作为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能自动分析患者心率,并在需要时提供电击除颤,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记者采访发现,体育馆配备AED,能让大多数运动者运动时更安心。

   在安徽合肥工作的刘欣欣常在庐阳区一家羽毛球馆打球,她告诉记者,“以前遇到过旁边场地的人晕倒,当时球场没有AED,只能打120等医生来,后来球场统一安装了AED设备。”北京东城的一位运动爱好者对记者表示,自己常去的体育馆里放置了AED,“虽然没见它用过,但配备了运动时会放心些。”

   近日,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市5家公共体育馆,发现3家体育场馆中配备了AED,且放置在场地边缘显眼位置。在另外两家体育馆,记者并未看到有AED。

   对此,记者询问了现场值班人员,其中一家体育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只有他们才知道AED的位置,且他们已经通过安全培训,“之所以不在场馆内放置,是因为怕孩子乱动设备”。另一家体育馆的工作人员表示,“整个体育中心配备了AED,但并非每个场馆都有。”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海涛告诉记者,运动者若在运动时突发心脏骤停,在救护车到达前,抢救的黄金时间是4~6分钟。研究显示,若在心脏骤停后3分钟内使用AED,存活率可达50%~70%,超过10分钟未除颤,存活概率几乎趋于零。

  因未配备AED事故后球馆被判担责

   若体育馆未按规定配备AED,运动者突发意外事故,体育馆是否要担责?

   此前,广东广州的黄先生与几位球友相约前往某羽毛球馆打球,运动一段时间后,黄先生下场休息,其间和球友聊天并看球。然而,意外突然降临——黄先生毫无预兆地昏迷倒地,一名球友立即对黄先生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其他球友联系球馆工作人员并拨打120。

   几分钟后,球馆工作人员和保安接手心肺复苏,一直持续到救护人员抵达现场,而后,黄先生被迅速送往医院急诊抢救。但最终黄先生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医院出具的医学证明(推断)书显示,黄先生的死亡原因为猝死。

   记者了解到,黄先生离世后其家人将羽毛球馆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等共计120余万元。其家人认为,羽毛球馆未对黄先生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当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羽毛球馆认为,黄先生的死亡是自身原因导致,在其昏迷后,球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并有效引导救护车,使医护人员能快速到达急救现场,球馆已经尽到了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

   最终,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判决,羽毛球馆对黄先生在球馆内猝死存在一定过错,赔偿黄先生亲属20余万元。法官表示,在这一案件中,羽毛球场馆内未配备AED等急救设备,也未安排经过急救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岗,可以证明羽毛球馆对黄先生并未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

   记者查询了解到,202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规定,体育场馆、学校、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应配置AED,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同时安排经过急救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岗。2024年8月1日起实施的《广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规范(暂行)》规定,每个体育场馆的每个楼层配置1台AED,单平层面积每超过4万平方米增设1台AED。

  推动公共运动场馆配备AED

   张海涛告诉记者,体育场馆是运动人群集中的场所,突发心脏骤停的风险较高。有潜在心脏疾病的人群,剧烈运动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同时,运动过程中,人体心脏负荷剧增,易引发缺血或心电活动紊乱。再者,电解质失衡,或运动时出现外伤,都有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增加心脏骤停风险。“心脏骤停救治依赖‘生存链’:早识别、早CPR(心肺复苏)、早除颤,AED是唯一可逆转室颤的设备。”张海涛说,而且AED操作简单,经过培训的场馆工作人员或周围群众都可以使用,能够在救护车到达前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张海涛还建议,体育场馆应定期组织急救培训,包括AED使用方法和心肺复苏方法培训。另外,AED需放置在体育场馆显眼位置,确保3分钟内可取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上海、广州外,杭州、成都、深圳等城市也已推动公共运动场馆配备AED。深圳市自2017年启动“公众电除颤计划”以来,公共场所已安装AED超4.3万台,成功救治超100名心搏骤停患者;2021年,成都所有市属体育场馆已全部配备AED;今年,浙江省将实现综合性体育场馆全覆盖配置。

   “AED设备价格比较昂贵,每个场馆都配备不太现实。”采访中,一位体育馆工作人员如是说。山东淄博的探索对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些启示,当地创新以租代购模式,还通过财政补贴、鼓励社会力量捐赠等多项政策手段,推动经营性运动场馆配备AED设备。迄今,该市在公共场所配置AED设备2200余台。

  (据《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