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广西2.6万家社会组织聚力民生建设
《2024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发布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广西2.6万家社会组织聚力民生建设

民生建设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奏曲”。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广西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共26662家,社会组织总数在全国排第14位,全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26万余人。

   当前,全区广大社会组织正在积极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治理第一线、公益慈善最前沿等方面汇智聚力,在参与实施乡村振兴、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助力民政工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参与基层治理完善民生服务

  “多亏了你们,每天给我们送两餐饭,解决了我们的烦心事!”柳州市屏山社区的李雪琴老人感激道。

   李雪琴的儿子患病在床多年,老人年纪大了,买菜做饭不太方便。如今,柳州市雨花敬老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每天按时为他们送餐,让李雪琴一家人的生活舒心不少。

   雨花敬老服务中心是一家成立于2022年的社会组织。该中心不仅为附近老人提供堂食服务,还为有需要的老人定制餐饮并送餐,解决他们的用餐难题。目前,该中心服务老人约400人,累计提供公益互助午餐33多万份,志愿者服务3万余人次。

   “为老人服务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们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现在年纪大了,需要年轻人的关心与照顾。”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勇梅说,中心探索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为相结合的模式,鼓励低龄健康活力老人参与志愿服务。目前,服务中心有300多名志愿者,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常态化服务。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社区,是典型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和多民族聚居社区。

   近年来,该县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形式,引入广西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指导社区孵化各类社会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广西汉达社工服务中心以安置区为平台,通过凝聚社区志愿者队伍力量,激发内生动力,推动群众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更好融入新型城镇化生活。

   去年,自治区民政厅共安排福彩公益金750余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用于36个社会组织类项目建设。南宁、柳州等设区市每年安排资金组织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扶贫济困、关爱老人和儿童等服务项目。“社会组织已融入城乡社区基层治理的各个领域,成为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自治区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吕海波表示,全区各级民政部门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培育社区文化、开展社区协商、化解邻里纠纷等社会治理,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和基层治理格局。

  发挥独特优势服务经济发展

   “《饲料桑生产技术规程》等两项团体标准通过专家审定”“《东兴对虾》等两项团体标准通过专家审定”……今年1月以来,广西标准化协会组织专家审定通过了多个领域的团体标准。

   据介绍,广西标准化协会是一家非营利性、学术性的社会组织,致力于打造原创性高质量团体标准发布平台。去年,该协会发布《茉莉花六堡茶》等原创性高质量团体标准259项。目前共发布952项原创性高质量团体标准,在全国团标平台活跃度排名第8位。

   该协会理事长谢宏昭表示,协会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制定原创性高质量团体标准,赋能广西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西持续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积极引导广大行业协会商会立足职能定位,主动服务广西经济发展大局。

   柳州市螺蛳粉协会赋能产业、服务企业,完成螺蛳粉产业48项标准的编写、修订与发布工作,覆盖种、养、加工、生产、销售、实体经营、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内容,助力柳州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恭城瑶族自治县油茶协会通过申请制定团体标准《恭城油茶》,提高恭城油茶品质打造恭城油茶区域品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2023年以来,全区行业协会商会累计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4469项,参与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制定修订482件,开展行业调查和统计1400次,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和供需对接平台数851个,帮助招商引资落地项目202个,达成意向金额57.23亿元,在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乡村振兴

  “我们十分关注河池妇女同胞的就业增收问题,希望她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河池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黄方芳说。

   河池市女企业家协会着力打造“寿乡月嫂”品牌。2020年以来,协会在11个县(区)对8000多名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开展育婴员等家政技能培训,帮助她们稳定增收。“这是莫美宁,她经过培训后一直在我们的月子会所工作;这是韦倩倩,她现在常驻深圳做月嫂,月薪高达7500元……”黄方芳介绍,这些农村妇女如今已成为城市家政服务行业的佼佼者,提升了家庭收入。

   社会组织以其灵活性、创新性和广泛的社会资源,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广西协办扶助基金会大力实施“协力人居环境改善”公益项目,聚焦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资助安装太阳能路灯,实施乡村道路硬化美化工程,安装休闲健身器材,修建乡村文化广场等,提升乡村群众的生活品质。来宾市福建商会以会建带企建,推动“爱心”基金会作用发挥,设立乡村振兴文化扶持点,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支持乡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巩固基层党建;商会及会员企业积极响应来宾市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等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累计捐款捐物500万元。

   记者从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去年以来,全区4000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1000多家社会组织与行政村形成结对帮扶关系,对接实施帮扶项目3500多个,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在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投入资金4亿多元,惠及群众300多万人。

   “今年我区将加强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内部治理、提高服务能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更好服务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吕海波表示。

  (据《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