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黑龙江伊春召开“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推进会
江苏苏州召开全市社工人才和志愿服务工作会议
山东菏泽: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山东菏泽: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

山东菏泽市委社会工作部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以“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示范带动、融合创新举措”为抓手,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开展。

  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发展根基

   一是秉持“rong”的理念,为创新发展蓄势赋能。按照“阵地容得下、矛盾溶得掉、理念熔铸成新、目标融为一体、利益共荣共生”的原则,探索出“需求导向+服务驱动+专业支撑”的融合发展模式。

   二是紧扣统筹的能力,为协同发展保驾护航。选取16个社区作为市级试点,涵盖城市社区、小区和村居,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和任务清单,建立“系统布局+共同发力+比学赶超”的“互观互学”工作制度。

   三是构建“1+1+4”工作体系,为基层治理添砖加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的背景下,联合司法局在试点社区建立“1+1+4”工作体系(“1”即坚持党建引领,“1”即社区矫正机构执行,“4”即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协同参与),在试点社区组建16支“向阳而生”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教育矫正服务、社会融入服务等活动45场次,推动多元社会主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强化示范带动助力提质增效

   一是实施“技能提升行动”。采用“理论培训+实务督导”方式,提高社工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建立志愿者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发放《社区志愿者手册》,培育“急救先锋”“法律顾问”等专业志愿队58支,累计培训骨干240余人次,全面提升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

   二是建立“示范项目精品库”。围绕社区群众所需所盼精准设计和孵化培育一批叫得响、抓得住、落得下、有实效、影响力大的示范项目。“梧桐里·凤凰家”“家在Lin里”“我爱我JIA”“聚乐晚晴”等社区品牌项目初具雏形。

   三是探索可持续模式。按照“政府买单+专业社工派单+志愿者接单”流程,引导专业社工与志愿者共同实施项目。其中,成武古城社区“共享带娃”公益托管服务项目获市级创投项目2万元经费,承接的“青馨悦享”伙伴计划项目,先后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益创投资金14万元。

  融合创新举措激发社区活力

   一是凝聚群众,筑牢群防群治防线。组建80余支联防联控志愿服务队伍,涵盖专业社工、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老干部等不同群体,为群防群治工作注入新活力。创新开展“我为大家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年”“我为群众守岁”等特色活动,构建“值守接力+全时响应”服务模式,设置“平安巡逻岗”“邻里照护哨”等12类志愿服务岗,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16余起,制止和预防各类案(事)件110多起。

   二是双向奔赴,聚力“新”心相融。为了增加新就业群体的融入感和归属感,成立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由快递员、外卖骑手担任社区“特邀建议人”“兼职网格员”“食品监督员”,累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信息8000余条,成功处置突发事件420余起,为城市基层治理融入“新”力量。近日,菏泽外卖小哥化身“灭火英雄”勇救火情,保护了市民财产安全。市民纷纷为他点赞,亲切地称他为“红盾骑士”。精准定位“新”需求,在社区设立暖心驿站22个,签约挂牌爱“新”餐厅21家,24小时应急救护站43个,免费提供“菏美”志愿保意外险451份,设置“爱心托管+公益课堂”7个,服务新就业群体530余人次,坚持以“心”聚“新”,由单向关怀到双向奔赴,让更多的新就业群体参加到志愿者队伍中,为城市增添温情,在双向奔赴中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三是积分赋能,实现闭环管理。牡丹区小留镇开发“美德信用积分”小程序,引导群众以服务换积分,以积分抵现金,链接商铺、医院、商会等资源,享受物业费减免、商户折扣等权益,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据菏泽市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