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春走基层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亚冬会上跃动的青春坐标
北京不允许“研学+志愿”等作为志愿服务项目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春走基层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亚冬会上跃动的青春坐标

当亚冬会偶遇中国年,当冰雪白邂逅灯笼红,热情似火的“尔滨”正敞开怀抱,迎接世界的目光。

   2月7日晚,位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的主火炬“雪韵丁香”被点燃,亚冬会盛大开幕。本届亚冬会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运动员人数均创历史之最。冰雪运动速度与激情背后,一群青春洋溢的志愿者成为这场盛会中温暖而明亮的风景线。身穿蓝白服饰的他们穿梭在不同场馆,协助赛事组织、提供语言服务、引导各类人群,用热情和专业的服务为亚冬会增光添彩。

   记者了解到,按照亚冬会筹办领导小组工作安排,团黑龙江省委作为成员单位之一,负责统筹支持志愿者服务工作,动员4万余名大学生报名,确定5554名赛事侧志愿者,并抽调14所赛事侧志愿者招募高校的团委负责同志担任场馆志愿服务业务领域负责人(志愿者经理)。同时,协助招募6所高校、900余名志愿者报名参加城市侧志愿服务。据亚冬会组委会的数据,本届亚冬会,共计5554名赛事侧志愿者、近6000名城市侧志愿者投入服务保障。

  将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

   亚布力广电国际酒店位于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内,置身大堂向外眺望,崇山峻岭、雪道跳台尽收眼底。目前,这家酒店承担着接待大批中外媒体记者的任务。

   酒店一楼的医务室,是志愿者张宇博“战斗”的地方。他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大三学生,也是亚布力山地媒体中心运行团队的一名医疗卫生助理。他还有一个身份——退伍军人。

   2020年至2022年,他在杭州某部队服役。当时想参加杭州亚运会安保任务的他,因亚运会推迟没能如愿。这次亚冬会招募志愿者,他主动报名,“想弥补当年的缺憾”。

   学医3年,张宇博在志愿服务中游刃有余。他告诉记者,遇到需要量体温或量血压的情况,他会告诉服务对象先静坐一会儿,并顺势递上一杯水,“让检测结果更精准”;遇到需要药品的,他会再三叮嘱服务对象用法用量。他专业细致的服务得到了医务室医生、护士的好评。

   在志愿服务中同样得心应手的还有徐午男。她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英语笔译专业的研二学生,目前在亚布力山地媒体中心运行团队,是一名收费卡助理,主要工作是为外籍人士提供打印机、折叠桌椅等产品的租赁服务。

   拥有6年英语学习经历,并通过了专业8级考试的她,面对本次志愿服务很紧张。“相对标准的发音,我能听懂,就怕带有方言的发音。”徐午男告诉记者,她和小伙伴已准备好英文产品清单。如果实在听不懂,就拿这份清单详细介绍各类产品,“总有办法解释清楚”。

   来自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冬季奥林匹克学院的大三学生陈曦目前在亚布力雪上项目场馆群运行团队,是赛事服务志愿者。谈及入选亚冬会志愿者,她直言,“这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选拔志愿者时,亚冬会组委会有意从哈尔滨体育学院选出一批具有多年冰雪运动经历的学生。家住河北张家口的陈曦从小就喜欢滑雪,专项是高山滑雪,曾在第9届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总决赛中,以两次滑行总成绩53秒66获得高山女子大回转高水平组总冠军。当她亮出成绩时,评委们相视一笑,她当时就感觉“稳了”。

   目前,她在越野滑雪项目从事志愿服务,主要任务是协助技术官员布置场地,放置三角形木板。她告诉记者,越野滑雪项目是世界运动史上最古老的运动项目之一,发展至今,其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希望我能把自己掌握的滑雪知识用在服务中,协助技术官员高效做好工作。”她说。

   记者从亚冬会组委会方面获悉,志愿者的一大特点便是专业性突出。针对冬季体育项目特点,组委会从体育院校选拔了556名具有滑冰、滑雪技能的志愿者;围绕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媒体运行等领域,又从高校特色学科中招募了1200余名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在各自领域开展服务保障。

  在志愿服务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采访中,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志愿者在谈及自身收获时使用的高频词。

   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的由卓尔是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速滑馆运行团队的颁奖仪式助理,主要负责引领嘉宾工作。以“冰晶蓝”为主色调的志愿者服装发下来后,她立马穿上,并给妈妈拍了照片,“我妈说,你可真给我长脸啊”。

   走在大街上,由卓尔成了“最靓的仔”。有人问如何当志愿者,有人赞叹,“你看人家好厉害,去亚冬会当志愿者”。每每听到这样的话,由卓尔都很自豪,“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我是代表中国的,特别激动”。

   一次志愿服务经历更是让由卓尔的自豪感飙升。一天,面对语言不通的外籍运动员的指路需求,由卓尔带她找到了地点。看着这名运动员露出的笑容,由卓尔感到很欣慰。她说,他们对志愿者的服务竖大拇指或给出满意的笑容,“我觉得这种认可很温暖”。

   张曼莹是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商学院的大一新生,也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听说亚冬会招募城市侧志愿者,她第一时间交了报名表,“可以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挺好”。

   上岗前,张曼莹在网上搜索“尔滨”新晋网红景点、美食打卡地,还着重练习了英语,“我要做好准备,把家乡推介给更多人。”她说,哈尔滨有独特的冰雪文化、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每次向游客介绍家乡时,自己都很自豪。

   除了自豪感和成就感,一些大学生也希望将这次志愿服务当作提升自我的机会。

   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的袁双凤是交通物流指挥中心运行团队的现场调度专员,主要负责媒体记者乘车安全提示、车辆信息报送、突发情况处置等工作。

   作为研二学生,她正在准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志愿服务工作间隙,她用手机看了几期刑法课视频。在她看来,自己以后在法律行业工作,学会与人高效沟通至关重要,“这次活动对我而言是个机会,以前在学校接触面还是窄,现在需要跟不同人沟通,能学到很多”。

  做大家最坚实的后盾

   亚冬会和春节叠加到一起,考虑到春运以及紧张的赛事安排,大多数志愿者没有回家。

   袁双凤也留校过年,这是她首次在外地过年。当天中午,东北林业大学为包括她在内的志愿者和其他留校学生举办了一场联欢会。大家收到了一份新年大礼包,里面有“尔滨”特色美食,也有学校为大家定制的充电宝,寓意“满电出发,活力满满”。学校还准备了40个寓意“好事发生”的花生饺子,吃到的幸运者会收到由“幸运使者”送上的亚冬会纪念品。

   袁双凤吃的第一个饺子就是花生饺子。当晚,她发了一条朋友圈,配文“记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春节”。

   家住黑龙江绥化的由卓尔也在学校度过了难忘的除夕。当天,哈尔滨师范大学举办了一场联欢会。大厅内,红灯笼高挂,新年序曲奏响,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向所有志愿者挥手,共同迎接激动人心的时刻。由卓尔告诉记者,她是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过年,“那感觉真挺奇妙的”。

   过年当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学院等高校也举办了联欢会,志愿者欢聚一堂,共贺新春。

   联欢会是各高校关心关爱志愿者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自招募工作启动以来,各高校陆续推出多项举措,全力保障志愿者学习、生活。

   哈尔滨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刘春玲介绍,该校给每名志愿者选配了包保教师,随时倾听他们的感受,还建立了闭环管理方案,做好交通、餐饮、住宿等全链条的生活服务。

   “我们想让大家心里有依靠,我们就是大家最坚实的后盾。”刘春玲说。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团委副书记郭菲菲向记者介绍了该校为志愿者准备的中药代茶饮,有清咽润喉茶、金草益肝茶、五加安神茶等6种。另外,学校还将研究生公寓收拾出来让志愿者住,“新楼环境好,大家住得更舒服”。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