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广告
河北多措并举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食堂建到家门口 就餐便利又省心
天津:多举措发展银发经济 增进老年人福祉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广告

新闻内容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河北多措并举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食堂建到家门口 就餐便利又省心

民生为大、民生为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老年人的幸福安康。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

   河北省近年来依托现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区老年食堂或设置老年餐桌,支持社会餐饮企业或养老服务机构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等服务,推进农村幸福院、互助点、孝老食堂建设等,不断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调查显示,老年人对助餐服务的需求强烈。今年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支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多措并举,在探索老年助餐服务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

  完善设施织密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中午,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青园街第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的“幸福食堂”散发出阵阵饭香。选上几份菜,点上一份主食,再来一碗汤……居住在附近的老人陆续前来用餐,不一会儿,食堂里就坐得满满当当。

   68岁的何志勇刚刚在体育馆打完羽毛球,一进门,食堂师傅范龙庆就热情招呼:“老何,今天有窝窝头,来一份吗?”

   “好啊,来一份尝尝。”选好餐,何志勇找了空位坐下。老伴儿去世后,他一个人在家就不怎么做饭。“以前要么去市场买点回来凑合吃,要么就去饭店吃,价格贵不说,还不方便。”何志勇的话,也是不少独居老人的心声。

   青园街第三社区60岁以上的居民占常住总人口的1/3。为了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面临的做饭难、吃饭难等问题,社区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在其中建设“幸福食堂”。“60岁以上老年人在食堂用餐享有折扣。”青园街第三社区党委书记吕科芳说。

   在石家庄市,不仅社区建起了“幸福食堂”,养老院里也开设了面向社区老年人的老年餐桌。

   清晨,家住新华区鑫城小区的八旬老人张芬芬在公园散完步后,步行10分钟,到小区门口的“家外家”养老院去吃早餐。“家外家”养老院门前,8张桌子依次排开,坐满了前来就餐的老人。一碗小米粥,一个花卷,配上两道爽口小菜,张芬芬吃得很舒心。“离家近还免费,这儿还有很多同龄人,大伙儿除了吃饭,还能聊天解闷。”张芬芬说。“家外家”养老院附近有好几个小区,老年人用餐需求大。“每天早上,我们在养老院为孤寡老人、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免费早餐,中午则在社区的‘幸福食堂’提供助餐服务。”“家外家”养老院业务主管刘春燕说。“目前,石家庄市已实现街道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石家庄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少华介绍,未来将进一步织密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优化服务打通送餐的“最后一公里”

   临近11点,唐山市路北区山西北里社区,老年餐桌配送点分餐员王淑英打开门锁,开始营业。几分钟后,一辆配送车开到门前。打开车门,司机拎着两大袋餐食走了进来,“这里有5份套餐、3份单点主食和1份小份菜。这是明细表,你看看对不对?”

   餐食来自一公里外的路北区煤研分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着呢,没问题。”核对明细表后,王淑英把餐食放进保温箱,等待社区的老人们陆续来取餐、用餐。“如果老人有需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有专职送餐员提供付费的上门送餐服务。”王淑英说。

   唐山市成立“一老一幼”公益基金,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建成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余家。在支持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孝老食堂”堂食服务的同时,唐山市还积极探索“老年食堂集中配餐+助餐点助餐+送餐上门”模式,鼓励企业、社区为老年人拓展餐食配送服务。

   依托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路北区在还不具备建设“孝老食堂”条件的社区设置了“老年餐桌”配送点。“每天下午社区微信群里会发次日的菜单,居民们接龙订餐,第二天中午来配送点取餐。”山西北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刘蕊说,如果不方便用智能手机,老人也可以打电话订餐,用现金交餐费。

   11点半,配送点的餐食已被取走大半。刘蕊下班路过,发现居民闫秀荣订的餐仍未取走。“闫姨这两天正腿疼呢。”确定闫秀荣没预订上门送餐服务后,刘蕊打算将餐盒送到老人家中。“社区志愿服务可以保障老年人助餐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刘蕊介绍,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组织志愿者提供免费上门送餐服务。

   从配送点出来,穿过几栋居民楼就是闫秀荣家。开门接过餐盒,闫秀荣连声感谢。

   “我们将继续挖掘资源潜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助餐服务。”唐山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米文娟说。

  多方助力保障农村老年助餐质量

   “卫华,今天吃点啥呀?我都闻着香味了。”中午,承德市滦平县红旗镇河东村,83岁村民王进荣走进老年幸福大院。

   “今天午饭有炖鸡腿、炒角瓜、大葱炒肉、大米饭……”话音未落,幸福大院的负责人刘卫华迎了出来,“大家伙儿先进屋坐,一会儿就开饭!”

   河东村老年幸福大院,也叫互助幸福院。几年前,为了解决农村老年人吃饭问题,村集体通过申请政策扶持、协调企业支持,历时两个月建起这个“大食堂”。“在院里吃饭,饭菜种类丰富,就餐环境舒适。”王进荣说。

   助餐服务,食品安全尤为重要。滦平县对全县养老机构的食品安全作出规定,采取三餐留样不少于48小时、加强厨房卫生检查等措施,保障老人饮食安全。结合县里规定,河东村制定了食品卫生管理、食品安全培训和食品安全承诺三项制度,把牢食品进货关和食品质量关,依规履行食品信息公示制度。

   集体补一点、企业助一点、个人出一点,在多方力量的参与下,河东村互助幸福院每年为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助餐服务超过5000人次。河东村党支部书记曲国刚介绍,村里申请了政府项目资金政策扶持,县民政部门不定时为幸福大院提供米面油等物资,再加上本地企业的资助和党员干部、社会爱心人士的热心捐赠,幸福大院的食材供应等基本得到保障。“按照‘政府搭台、村居承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承德市9个涉农县(市、区)建成了以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中枢、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村级互助服务设施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承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牛立杰说,将持续探索,切实做好服务。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