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自从成为母亲,王桂林最常带孩子去的地方是村里的社区家庭育儿支持中心。出家门步行十分钟,就能享受寓教于乐的亲子时光。 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艾家村,村委会大院里的育儿支持中心就像孩子们的第二个家。8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被五颜六色的玩具、绘本架、照片墙环绕,还有方便家长查询科学育儿知识的触摸屏。 吃过早饭,王桂林带2岁的儿子恺恺来到活动室。这里已经聚集了十几位家长和孩子,在志愿者引导下,孩子们通过游戏认识颜色;游戏结束后,大家围坐四周,听志愿者读绘本、讲故事。 中心每天开放6个半小时,其间参与者来去自由,孩子们也可以在户外的游乐场地玩耍。每逢端午、中秋等节日,中心还会举办主题活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工作。2013年起,全国妇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爱在开端:0-6岁科学育儿社区家庭支持推广”项目,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流动、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的社区设置项目点,免费提供亲子活动、家庭课堂、入户家访等服务,支持儿童早期发展,提升家庭养育能力。 艾家村常住人口1600多人,许多年轻父母在外务工。这里的育儿支持中心属于最早的一批项目点,十年来已惠及2000多名本村和周边儿童。 王桂林9岁的女儿也在这里长大。“她从小就喜欢来这里与志愿者读绘本,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现在还总在学校的演讲比赛拿第一名。”王桂林自豪地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教育官员赵颀说,儿童早期、尤其0-3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家庭和社区环境是刺激大脑发育最重要的因素。儿童早期发展、特别是早期学习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我们希望让更多家长意识到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 中心经常举办讲座,王桂林学到了关于孩子膳食营养、心理健康的知识。她说,村里很多孩子都由爷爷奶奶带,“以前他们可能只关心孩子是不是吃饱穿暖或者生病了,现在也会陪着孩子玩游戏、看看书。” 中心的志愿者大多是村里的常住居民,且有养育经验,通过专家团队培训后才能上岗,每月领有补助。 38岁的艾翠娥是艾家村项目点最资深的志愿者,十年前初来时,她刚成为母亲不久,“那时候我连换尿布都不太会”。通过培训,她不仅变身“带娃高手”,也成了村里孩子们共同的“艾妈妈”。 志愿者们定期开展家访。这天下午,“艾妈妈”背着一包玩具和绘本来到4岁半的覃铃森家,陪他玩类似“打地鼠”的桌面游戏。小男孩好胜心很强,但懂得尊重规则和对手。孩子妈妈张慧说,儿子2岁多开始去育儿支持中心,近两年明显感到他的专注力提高了,更顾及他人感受了,“他学会了怎么才能交到更多朋友”。 “艾妈妈”觉得,村里孩子们普遍变得开朗了。“以前我们这儿的孩子大多性格比较内向和害羞,现在他们隔老远就会跟你打招呼,乐意跟你交流。” 感受到项目给孩子们带来的积极变化,艾家村几年前特地为育儿支持中心建了新楼,还把村委大院里一大块绿地打造成户外儿童乐园。 采取“爱在开端”项目的服务模式,宜昌市“复制”了多个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中心,由社区与公益机构共同运营。位于西陵区的锦绣社区有3000多户居民,多为留守老人和孩子,这里的“阳光亲子园”分年龄段开设三种支持儿童早期发展的课程。 社区居民张茂华去年9月来亲子园“考察”后,就决定带2岁的女儿来。他说,这里离家近,服务专业,安全可靠,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育儿负担。他还请志愿者与宠溺孙女的爷爷奶奶沟通,逐步使全家统一了育儿观,改善了家庭氛围。 这里的老师都是志愿者。主管该亲子园的公益机构负责人张立华说,有些女性因为生育辞去工作,来这儿当志愿者后,爱上了这一行,并坚持下来,重新找到了自己在职场的价值。 宜昌正在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宜昌市妇联主席赵小谊说,“爱在开端”在宜昌的28个项目点提供了很好的理念和资源,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截至目前,“爱在开端”已拓展到全国13个省份的251个项目点,累计服务超过13.5万名儿童和14.3万名看护人。 项目的顺利运营和中国政府近年来对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视分不开。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提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探索推广适合农村边远地区儿童、困境儿童的早期发展服务模式。 隶属于全国妇联的中国儿童中心是“爱在开端”项目的国家级管理办公室,该中心早期儿童发展部副部长王瑛说,项目的经验和做法为地方政策制定提供了建议和依据,比如,湖南、湖北等最早的项目落地省份近年来都将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纳入了家庭教育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等政策性文件中。 在赵颀看来,“爱在开端”项目的成功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爱”字。“我们强调的是‘育儿无关完美’。每一个家长只要眼里有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陪伴和爱,孩子的潜能就可以得到多一点开发。”(据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