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北京:以儿童链接一个家、一座城
湖南省衡阳市“艺术童伴”关爱工程惠及乡村学校180余所——艺术常伴山村娃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一米高度”看见怎样的城市
北京:以儿童链接一个家、一座城

    从长城、胡同、奥运场馆,到社区的菜园,过去一年,孩子们走过北京大大小小的角落,边走边看边想。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他们拿起话筒,把自己的城市观察讲给台下的大人听。

    这是近日“我们的城市”——北京青少年城市规划宣传教育计划主题发布暨展示交流活动中的场景。

    “我们的城市”项目启动已有6年。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杨浚说,该计划不仅致力于为青少年“赋能”,为其储备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知识,使其获得参与城市发展、思考城市问题的能力;还要为青少年“赋权”,为其提供参与解决城市问题、开展社区实践等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机会,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之中。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央求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妈妈总是刷刷手机上的空气质量指数,然后摇摇头说,还是在家里玩吧,家里有空气净化器。”六年级学生朱悦之出生于北京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她最好的小伙伴也因严重的哮喘不得不搬家,那是她人生的第一次告别。

    后来,北京打响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对喜欢户外活动的朱悦之来说,呼吸不再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她的小伙伴也在去年搬了回来。

    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好奇,朱悦之跟着山原猫团队探访北京周边的生态环境,用画笔绘出鸟类育雏的场景。

    “每一次自然观察都是对美好瞬间的积累。”她说,“生态”这个词,听上去复杂又遥不可及,却是生活中真实的点点滴滴。

    在博物公元儿童素质教育综合体教师房亮看来,城市规划师的工作左手是工程,右手是艺术。“未来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他培养孩子们成为“小小规划师”,训练他们的跨界能力。

    四年级学生高梓航拿出了他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与利用的设计模型。去年他跟着遗介科教团队走进烂缦胡同,那天特别热,他发现胡同里连坐着乘凉的地方都找不到。

    高梓航指着模型说,胡同里设计了电动车棚和公共休息座椅,既可以统一停放电动车,又可以作为邻里乘凉、聊天的空间;太阳能板安放在四合院建筑的屋顶背面,在利用新能源的同时不破坏历史街区的风貌。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生陈飞飞曾参与制作北京动物园及其周边儿童友好地图,那次实践直接影响了她的大学专业选择。

    陈飞飞关注儿童、残障群体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在视频发言中,陈飞飞希望能为城市日常生活带来一些改进方案,“让我们的城市成为每个人的城市,让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探索城市”。

    现场的话筒交给了孩子们。“一米高度看城市。”北京市规划院规划研究室主任工程师邱红评价,“这个活动改变了原来成人的视角,给予孩子一个输出他们想法的机会”。

    “儿童参与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精髓。”邱红介绍,儿童参与是一个阶梯式的参与,现有的大部分儿童活动其实都不叫参与,叫参加,是大人设计好的流程,甚至设定好的结果,只是让儿童来参加一下,比如现场做一个非遗手工,或是上一堂课。真正儿童参与的高级阶段是由儿童发起一项活动,他们来召集成人参加,并且向成人说明活动目的及建议,最终得到成人的积极反馈。

    2021年9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2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那一年,专家团队做了一个两万余份的大型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孩子们缺少玩的空间、出行环境不够安全、家长陪伴不足等问题。

    以城市多见塑料滑梯等游乐设施为例,这未必符合孩子的喜好。在邱红的观察中,孩子们更喜欢自然的沙子、水、石头。孩子和设备(滑梯)之间的交流也十分有限,他们更希望通过这个场域实现孩子之间的互动或创新性交流。考虑到分龄需求,秋千、滑梯可能不适合13岁以上的大孩子,他们更需要自习、阅读、骑车等空间。

    邱红认为,需要通过儿童议事会等形式,让孩子们来提建议,让相关部门领导听到他们的声音。同时需要一批专业人员,引导儿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事实上,“儿童友好”的概念可延伸至“母亲友好”,如母婴室。社区、企事业单位针对0-3岁的托育服务和设施等也可延伸至“家庭友好”。

    目前,一些南方城市在社区治理时,把儿童当成链接剂,去链接更多的家庭。邱红介绍,成都有一个新社区,住户来自不同地方、互不认识,平时社区组织活动大家并不积极,但当以儿童的名义组织活动时,就能吸引来很多家庭。

    打开北京市东城区儿童友好地图,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所在地周围的学校、美术馆、博物馆、银行等。多项资源整合到这一个平台上,归属于不同部门的设施向儿童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起到了“1+1>2”的效果。

    2023年6月1日,北京市23个部门联合出台《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围绕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五个友好”,提出“到2030年全市全面建成儿童友好城市”的总目标。

    邱红表示,此前北京有东城、西城、海淀三个试点区,今年将全市整体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目前以适儿化改造重大项目为抓手,“但这并不是一个新东西,也不是给各部门新增工作量,而是把一种新的理念——更重视儿童发展各项权益的理念,融入到既有的工作中去”。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不是一个只花钱不挣钱的事,它可以跟城市的产业发展、人才吸引力直接挂钩。”在邱红看来,这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温度。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