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有博主发文称,成都爱益行公益服务中心疑似在某平台的捐赠页面使用AI合成图片,涉嫌骗捐,引发网友热议。该博主表示,该捐赠项目中有三张照片为AI合成图,每个老奶奶的照片都不一样。根据该捐赠项目页面截图显示,目前已经筹集善款5882元,捐赠人次达1050次。 该机构客服回应记者称,出于对老人的隐私保护和满足老人子女提出的需求,老人正面照片使用的是AI合成图片,项目其他内容都是真实的。此外,该机构负责人回应称,涉事项目老人照片并未标注是合成图片,但该项目其他资料都是真实的,账目透明可查。 当地民政局: 属实,责令整改 1月9日,记者进入该平台,发现涉事捐赠项目已下架,该机构客服向记者表示,目前在平台所展示的公益项目使用的都是真实图片。 此外,该机构客服向记者回应道:“因对项目的呈现内容及说明不够严谨,让爱心人士产生了误会和质疑。经机构讨论,现已经对该项目链接进行了下线处理。爱益行在此向关注公益事业的各位网友进行郑重道歉,是我们在工作中的疏忽和能力的不足,导致您对公益捐赠产生了不好的体验。而针对爱心人士质疑的图片以及内容描述问题,爱益行将做出深刻的反省,对所有平台上线的公益项目全部进行自查,对项目中表述不清晰、图片使用不得当的地方进行修改,尤其是对项目受益群体、项目预算使用方向等重点内容做详细准确的描述,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同时爱益行将会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升文案写作和表达能力。”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民政局已对该机构开展调查,涉事项目展示的老人照片为AI合成图的情况属实,并已对该机构进行约谈,要求立即整改,整改情况向公众公开,若造成捐款人误信可退款。同时,成都市民政局要求全市慈善组织在开展公开募捐活动中,必须确保文字、图片等内容真实有效;使用个人照片时,须征得当事人授权同意,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应使用虚构图片。 专家:公益机构 应该慎用AI技术 “出于保护受益人的隐私权而使用AI合成图片,理由很牵强。社会公众、捐赠人很难分辨项目图片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AI合成图。”北京太阳谷慈善基金会理事夏彧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对于AI合成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公益机构应该保持严谨,严格按照民法典、慈善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受益人的信息保护工作。 “站在慈善法的角度考虑,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时,首先要尊重和保护受益人的隐私,使用受益人照片需要获得其本人授权,如果没有相关授权,关键的隐私信息需要隐去。但慈善机构同时也要保障捐赠人的知情权,不能对其进行误导,不能虚构事实,不能有欺诈性诱导募捐行为。”某公益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慈善组织可以使用AI等新技术,但应向公众明示已使用AI技术的图片或者内容,此外,利用AI技术合成的东西不能有虚假、夸大、误导的成分,应该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夏彧歆告诉记者,如果公益机构在募捐过程中,无法获得受益人授权的照片,可以使用机构拍摄的相关活动照片或合照,来做项目的实施情况证明。“当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受益人的面部或者可以识别身份的信息做脱敏处理,比如打马赛克,这样也能达到保护受益人隐私的目的。”他还认为,公益机构并不因为其公益性,而在肖像权等人格权使用方面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均应依法依规使用包括受益人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的肖像、图片、图像、视频等个人信息,依法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当前,AI技术已逐渐进入大众生活,公益机构应该如何规范使用AI合成等新技术,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对此,夏彧歆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需要遵守我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其次,公益机构相关工作人员要了解个人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对AI新技术使用的注意事项或者基本原则,即不得虚构事实、误导社会大众。当前对于AI等新技术管理与使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尚不健全、有待完善,建议公益机构慎用AI合成技术;如果必须使用,应避免引起舆情或产生不必要的投诉。”夏彧歆说道。(据《华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