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广告
《2023中国企业基金会观察报告》显示—— 企业基金会保持正向增长,呈现较强发展韧性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产业助农伙伴大会: 聚焦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新模式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汇成百年专项基金:推动教育公平与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广告

新闻内容
2024年01月1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2023中国企业基金会观察报告》显示—— 企业基金会保持正向增长,呈现较强发展韧性

    ■ 王忠平 李颖丹

    1月12日,中国基金会行业数据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2023中国企业基金会观察报告》正式发布。据介绍,该报告由北京和众泽益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和众泽益”)撰写,系统梳理了中国企业基金会的发展历程与背景。

    报告基于数据,从五个维度出发,包括基本情况、人力情况、项目情况、财务情况以及信息公开,全面揭示了中国企业基金会的真实现状。报告还总结并提炼出了三大发展亮点,同时提出了十项发展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从政府、行业和企业基金会三个层面给出了具体建议。和众泽益创始人、主任王忠平在会上对该报告的成果进行了详细解读。

    企业基金会保持正向增长

    报告指出,进入“十四五”阶段后,社会组织的发展重心由追求“数量”转为重视“质量”。2022年,我国社会组织整体增速下降明显,首次出现-1.18%的增长情况,但企业基金会仍保持正向增长:2022年新增企业基金会120家,总量达到1850家,呈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同时,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成为企业基金会的重要发起方。截至2022年12月31日,企业基金会总量达到1850家,其中1392家企业基金会由民企发起成立,以 75.2%的占比领先于其他类型企业;国企次之,以94家的数量占比5%;外资企业基金会的数量仅有17家,占比0.9%。

    报告发现,广东、北京、浙江、上海、江苏的企业基金会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其中北京的企业基金会数量超过200家,广东的企业基金会将近400家,以绝对优势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青海和新疆两省的企业基金会数量最少,均只有2家,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报告指出,企业基金会人员规模较小,全职员工平均仅有3.2人。根据现有数据情况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1225家企业基金会的全职员工平均人数为3.2人,接近全国6021 家基金会3.7人的平均水平。

    报告指出,教育、乡村振兴、公共服务是企业基金会投入最大的三个领域。2021年,企业基金会共计开展项目7871个,覆盖十大领域,其中教育领域项目数量最多、支出金额最大,占比分31%和24%;乡村振兴位居第二,项目数量占比28%,支出金额占比19%;公共服务排在第三位,项目数量占比16%,支出金额占比17%。

    挖掘亮点,聚焦探索创新

    中国企业基金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相当一部分企业基金会坚持守正创新,在运作模式、项目实践以及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首先是运作模式创新。近年来,平台型企业基金会逐渐崭露头角。这一类型的企业基金会不再单一依赖于企业提供的资源,而是通过整合更加多元的行业资源,实现更精准的公益需求对接,达成更有效的合作,既促成了行业生态内更多公益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也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无锡灵山公益基金会都是平台型企业基金会的典型代表。

    其次是项目实践创新。与大多数公募型基金会相比,企业基金会具有更加灵活的运作机制、更加稳定的项目资金、更加丰富的品牌资源、更加多元的合作伙伴、更加充沛的人才支持等公益优势,可以更有效率地开展富有创造性、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实践。例如,山西省娴院慈善基金会的《娴院演讲》公益项目、泰康溢彩基金会的社区智慧养联体项目,都是具有创新价值的公益实践。

    最后是技术运用创新。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很多企业基金会也在尝试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创造性地应用于公益项目的组织、执行、传播等各个流程中。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为代表的一部分企业基金会已经走在了发展前沿,以数字技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桎梏,以数字技术搭建共享机制,以数字技术更好地链接社会需求,以创新的解决方式和实现途径,助力解决更多社会问题。

    排查痛点,分析发展难题

    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企业数量达到了5282.6万户,同期全国企业基金会的数量为1850家,发起企业基金会的企业占比仅为0.004%,企业基金会数量整体偏少。同时,在现实发展中企业基金会还面临以下十项难题,包括:缺少相关制度保障,政策推动力度有限;缺乏行业交流平台,无法汇聚发展合力;人员年龄整体偏大,全职人员严重不足;头部化情况较严重,整体发展不容乐观;资金获取渠道单一,过于依赖企业捐款;决策治理不够独立,难以实现自主发展;内部监督机制薄弱,不能形成有力约束;信息披露水平不高,社会公信力待提升;项目呈同质化趋势,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外部监管严重不足,缺乏竞争淘汰机制。

    这些客观存在的发展难题影响了企业基金会的规模化发展,也制约了企业基金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不利于企业基金会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共同富裕作用的发挥。

    基于上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报告找准对策支点,从三个角度给出了发展建议。

    政府层面,报告建议,抓紧落实政策保障,依法规范助推发展;适时推动信披入法,加大监督惩治力度;行业层面,建议组织进行理论研究,引领公益实践创新;组织开展交流互鉴,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组织系统学习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水平;企业基金会层面,建议真正落实“独立”属性,避免成为企业附庸;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获取更大发展空间;踊跃担当“创新”责任,引领推动行业进步;充分“利用”评估抓手,以评促建规范发展;着力打造“阳光”信披,赢得公众普遍信赖;重点探索“品牌”建设,升级释放公益价值。

    (作者:王忠平,和众泽益创始人、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李颖丹,和众泽益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