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全国慈善理论与政策研讨会”(2023)暨共同富裕大家谈第四期会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常务副秘书长高静华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课题组发布《中国企业慈善发展报告》。该报告在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深圳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支持下,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慈善系列报告研究组”完成。 报告认为,企业慈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生力军,深刻影响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乡村振兴和第三次分配制度体系的构建、企业慈善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清晰化,我国企业在成立慈善组织、创立品牌项目、拓展参与途径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报告指出,我国企业慈善捐赠总额不断增长,近几年来均突破了1000亿元,历年企业捐赠占全国可以统计的捐赠总额的比例稳定在60%左右。截至2023年6月,全国共有1359家企业基金会,占全国所有基金会的14.5%。 报告认为,我国企业慈善事业在五个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一是与企业慈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慈善法》及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企业慈善发展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二是企业慈善意识与主动性明显增强;三是企业慈善的资源动员能力得到提升,企业慈善捐赠规模和捐赠载体大幅增长;四是企业慈善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五是公益慈善纳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趋势。 报告强调,我国企业慈善总体发展仍然较为滞后,其滞后性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登记认定的企业基金会增长缓慢;二是资源动员能力依然有限;三是一些企业基金会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及时引发公信力危机;四是慈善捐赠行为存在异化现象。 报告建议为企业慈善创造更为有利政策环境:一是出台指导意见,明确企业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功能定位;二是降低基金会注册登记门槛,壮大企业慈善资源体量,同时畅通慈善组织的认定和撤销机制;三是完善新型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解决企业捐赠难题;四是在强化监管的同时,鼓励企业慈善财产的保值增值;五是完善企业慈善表彰机制,树立企业慈善楷模。 报告提出,企业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公益创新,同时保持与捐赠主体、受赠主体的良性互动,提升企业基金会独立性;要将企业慈善纳入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整体定位,其责任不仅是捐款捐物,还有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实现技术创新、搭建链接资源的平台等;要努力促进和发挥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功能,探索企业慈善的发展战略,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慈善发展模式。(徐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