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红十字国际学院人道传播与资源动员教研中心承办的“数智时代的人道传播与人道主义事业——技术、人文与共生”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的50余位专家学者、业界同行出席会议,就数智技术背景下人道传播的变化和契机以及如何推动新时期人道主义事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红十字国际学院院长王汝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先后致辞。王汝鹏围绕会议的主题提出,此次研讨有助于将学术研讨成果转化为生动的人道实践,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与红十字人道主义事业全面深度融合,帮助构建数智时代红十字人道工作的新格局,为国际红十字运动和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刚指出,本次研讨会是落实北京大学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战略合作协议的实际行动。他说,人道主义问题的探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中应有新的内涵,这也给“人文之为人”的前沿话题带来了新的追问。 研讨会共设三个议题以及青年学者与博士生论坛。议题一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红十字国际学院兼职教授师曾志主持,爱德基金会理事长丘仲辉、《公益时报》社社长赵冠军、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宣传处处长马慧、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淑华教授,分别围绕“重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道传播”这一主题,分享了社会组织参与国际援助、数智时代构建人道传播的战略考量、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叙利亚新闻报道思考、乡村困境大病群体的信息困境与媒介救济等有关的内容。 议题二主题为“技术跃迁下的国际人道传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开和教授担任该议题主持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英人文交流中心主任高健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海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包胜勇教授、红十字国际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葛道顺教授,分别围绕人道主义的理论发展与中国经验、海外发展中的国际人道传播、器物发展中的人道主义问题治理等主题进行分享。 红十字国际学院副院长刘选国在会议小结中表示,当下对人道主义事业进行讨论具有时间上的重要意义,中国红十字事业参与全球治理和人道主义问题的治理正面临巨大的契机和挑战,我们要致力于回答什么是人道主义,全球存在哪些人道主义挑战以及谁来提供中国针对人道主义发展的路径和方案等问题。 第三个议题的主题是“与人性共生的技术人道主义”,讨论分上、下半场展开,上半场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高健研究员主持。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刘琛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迪副教授、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廖元植、vivo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张天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季梵,分别就人道关怀的四个维度、数字背景下的技术伦理与国际传播、人口流动性与技术人道主义、印刷革命视野下的佛道传播、vivo声声有息公益计划、人道传播视域下的关系实体与技术互动等议题进行交流。 下半场由王迪主持。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毛湛文教授,艺识流数字艺术机构创始人李金林,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传播系特任副研究员周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温志宏,抖音寻人项目经理张益美,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分别围绕灾难事件中的公共参与机制、沉浸式、高互动数字文化创作分享、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人道传播与自我、人机传播视域下的多元“人道主义”思考、抖音寻人、技术与人道主义关系等议题进行分享。 在青年学者与博士生论坛,来自郑州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的青年学者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的硕博研究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毛湛文、王迪与湖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绪会先后进行小结。 师曾志作总结发言并指出,人道传播与人道主义事业的话题讨论仍有诸多留白,但越是技术的就越是人文的,两者的深层勾连、结合碰撞与融合是传播的底层逻辑,希望未来能就这些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李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