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十年来,一亿棵梭梭项目累计种植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8093.87万棵,募集社会资金超过4亿元,推动公众参与超过6亿人次。”日前,在“一亿棵梭梭”项目十周年主题活动现场,阿拉善SEE公布了这组数据。 “一亿棵梭梭”项目由阿拉善SEE于2014年发起,联合内蒙古阿拉善盟政府相关部门、当地牧民、合作社,以及民间环保组织、企业家、公众,搭建多方参与平台,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从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蔓延趋势,借助梭梭的衍生经济价值提升牧民的生活水平。 “我们希望中华大地山清水秀,一片生机勃勃,我们希望世界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球村上……”面对着漫天黄沙,一群企业家发起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立志参与到中国治理沙尘暴的事业中。阿拉善地区成为这群企业家探索荒漠化防治、开启环保公益梦想的起点。 2008年,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起成立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通过实地调研,结合荒漠化防治战略规划,SEE基金会将目光锁定在梭梭上。梭梭是拉善盟的原生植物,本身经济价值不高,但寄生在梭梭根部的肉从蓉是一种中药材,别称“沙漠人参”。生长一年或数年后,肉从蓉可收获出售,经济价值较好,能够有效提高农牧民收入。 2013年6月,当地政府发布了《阿拉善盟沙生资源植物研发与产业化总体规划》。与政府对接后,结合政府规划内容以及SEE荒漠化防治议题策略,SEE基金会最终定下了“用十年时间(2014-2023年)在阿拉善地区种植1亿棵以梭梭为主的沙生植物,恢复200万亩荒漠植被”的目标,并于2014年正式推出“一亿棵梭梭”项目。SEE基金会联合阿拉善盟政府部门、当地牧民、合作社,以及民间环保组织、企业家、公众开始了行动。 综合调研后,SEE基金会和阿拉善盟林草局在苏海图嘎查开展了新模式的试点合作,即牧民申请在自家草场种梭梭,林草局出资支持种植,基金会出资支持管护,通过“双重补贴”覆盖种植成本,并要求“对梭梭管护三年,补贴分三年按一定比例发放”,同步解决资金焦虑和提高管护积极性。 一年,两年,三年……苏海图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参与到梭梭种植工作中的牧民越来越多。荒漠草原恢复的面积越来越大,农牧民经济收入也在增长,草原上又恢复了原有的生机。 “一亿棵梭梭”项目继续沿用该模式,并在阿拉善地区推广,效果显著。收入增加了当地农牧民的观念也在变化,他们互相提醒不让牲畜进入梭梭林,并自发组织巡护。 “比起在荒漠化地区种树,更重要的是在治愈人们内心的荒漠化”。注重科普宣传,推动生态建设的社会化参与,也是“一亿棵梭梭”项目的目标所在。“一亿棵梭梭”项目自实施以来,累计有6亿人次线上线下参与互动,为项目的长期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众对于梭梭、阿拉善和荒漠化保护的关注背后,反映了人们对于了解自然、保护自然、接受自然教育的巨大需求。”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副会长、SEE基金会副理事长张立表示,公众的需求给“一亿棵梭梭”项目未来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未来十年,一亿棵梭梭项目将从阿拉善地区拓展到我国西北受荒漠化影响地区,从恢复林草植被拓展到服务于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行动。”在“一亿棵梭梭”项目十周年主题活动现场,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发布了项目未来十年的工作重点。 “这些成就不是民间组织参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终点。待社会化参与的民间环保公益平台搭建后,荒漠化防治工作可以再往前推进。”对于“一亿棵梭梭”项目下一个一年,张立充满期待。(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