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双碳”人才缺口大,高校布局研究院
安徽多所高校开设“双碳”相关专业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3年07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双碳”人才缺口大,高校布局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是我国能源类高校和地矿油类高校中第一个成立的碳中和研究院

    随着全国各地高考志愿填报工作的开启,如何报考合适的学校和专业,便成了各位学生和家长眼下最关心的话题。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业界对“双碳”人才需求激增,金融、能源、教育、环保等多个行业都急需“双碳”人才。行业多位专家预测,“双碳”领域未来10年—15年间都将处于蓬勃上升阶段。“双碳”行业就业前景如何?高校新开设的“双碳”专业有哪些?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双碳”人才市场需求大

    就业职位扩增

    “双碳”发展涉及多个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相对于已经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欧美国家来说,我国“双碳”工作涉及的环节更多、时间更近、任务更重。因此,更需要一大批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来支撑。

    我国“双碳”人才的缺口较大。领英全球发布的《2022年全球绿色技能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绿色人才在全球劳动力占比正逐渐上升,由2015年的9.6%上升到2021年的13.3%,其增长率高达38.5%。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需要的“双碳”人才在55万—100万名左右。而目前的相关从业者仅为10万名左右,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人才培养需要一定周期,我国2021年起增加的“双碳”人才需求遇到了供应瓶颈。为着眼“双碳”人才培养,新的顶层设计也已全面展开。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到培育一批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

    2022年4月29日,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推进高校碳中和的紧缺人才培养,并提高“双碳”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22年9月27日,人社部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其中,新增的绿色职业就有134个,约占职业总数的8%,碳排放管理员、碳汇交易师等均为新增收录的职业。

    从近两年公布的政策文件中不难看出,国家将强化高校“双碳”学科能力建设,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人才,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保障和专业支撑。

    “双碳”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从求职网站公布的两份报告中可得出答案。猎聘网此前发布的《2022Q1中高端人才就业趋势大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的热门细分领域中,新发职位增长最多的是碳中和领域,同比增长408.26%。同时,求职招聘社区发布的《抢滩数字时代:人才迁徙报告2023》数据显示,2022年企业招聘总职位量同比减少21.67%,但碳中和行业职位量扩张态势明显,增长了296.9%。

    高校纷纷布局研究院

    相关专业面向社会招生

    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布局“双碳”学院及研究院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碳中和的“双一流”高校就有21所。

    比如,厦门大学设立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设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培育科研高地,孵化人才。

    除开设“双碳”相关学院、研究院外,部分高校在与“双碳”相关的新专业获批与招生方面也动作频频。

    与“双碳”相关的新专业有哪些?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度及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专业包括碳储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可持续能源、智慧能源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等。

    其中,设置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校较多。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高校为我国首批获批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2022年已面向社会招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北电力大学、长安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为全国第二批获批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计划陆续在2023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

    另外,数字经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生态学、能源互联网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等专业,也是备案热点。

    已经审批的“双碳”新专业,除了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外,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有开设;可持续能源专业在上海交通大学和福州大学有开设;智慧能源工程专业在北京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都有开设;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在大连工业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有开设;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专业河北地质大学有开设;湿地保护与恢复专业西南林业大学有开设。

    2022年8月,教育部在答复“关于建立健全碳中和教育相关一流课程与教材体系的提案”中也有介绍,全国共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21个与碳达峰和碳中和领域直接相关本科专业,布点2223个。

    (据《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