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29日,招商银行发布《2023中国高净值人士慈善调研报告》。据了解,此次对高净值人士慈善需求的调研样本量超千份,由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合作开展,于2021年和2022年分两次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高净值客户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客户进行深度访谈。 报告整体呈现了高净值人士的慈善认知和实践现状,揭示了慈善与家风建设、精神传承的关系,为慈善行业发展以及金融机构慈善服务升级提供洞察和建议。 招商银行行长助理王颖表示,招商银行关注到客户越来越多地将公益慈善与财富管理相结合,通盘规划而非“一捐了之”。为此,招行积极发挥财富管理优势,助力“财富向善”,服务客户慈善需求。此次发布《2023中国高净值人士慈善调研报告》,也是因应高净值人士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诉求而进行的探索。 调研发现,高净值人士踊跃参与慈善活动。八成以上受访者参与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活动;四成以上受访者表示未来十年还会进一步增加慈善投入。除了回馈社会外,受访者也意识到慈善给自身及家庭带来种种积极影响,包括“传承优良家风”“促进家庭团结”“发展高质量朋友圈”等;多数受访者都把慈善作为培养下一代的必要安排,如鼓励孩子日常行善、参与亲子公益活动、支持孩子在公益机构实习等。 数据显示,捐赠额达1000万元及以上的大额捐赠人更关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发展类议题。大额捐赠人倾向使用现代慈善工具的比例更高,基金会、专项基金、慈善信托、影响力投资等均有涉猎。其他高净值人士则更关注“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等议题,以“直接帮助”为主。不过,不管是大额捐赠人还是其他高净值人士,“扶贫济困”都是他们首要关注的议题。 报告指出,越了解公益慈善的高净值人士,慈善参与率越高、捐赠投入规模也越大。其中,对慈善“非常了解”的受访对象,慈善参与率达96.8%;“一般了解”的群体参与率为87.1%;“不太了解”的人士慈善参与率为72.9%;对慈善“完全不了解”的参与率为57.8%。报告提到,不了解慈善的受访对象捐赠水平最高为百万元,而非常了解慈善的受访对象捐赠规模达亿元及以上。 企业家群体是慈善事业的积极参与者。研究发现,他们的慈善事业始于“回报社会”、重视“社会需求和政策引导”,兼顾个人兴趣和优势,非常强调慈善机制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他们有较强的号召力,带动亲朋好友、员工参与慈善,整体上呈现出鲜明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实干兴邦和锐意创新的使命感。历年捐赠报告显示,企业捐赠占到全国捐赠总量的70%以上;20%以上受访高净值人士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参与慈善;69.9%的支持扶贫济困和乡村振兴议题。 研究还发现,女性参与慈善更亲历亲为,愿意更多投入志愿服务、参访公益机构或项目点。数据显示,参与志愿服务的女性和男性比例分别为40.1%和32.1%;参访公益机构或项目点的女性和男性比例分别为22.7%和20.2%。 同时,报告也指出,对慈善的认知不足,仍是制约慈善参与度的重要因素。有不少尚未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受访对象表示“没有信赖的渠道”“不了解政策”,且有半数以上高净值人士对慈善信托感到陌生;受访高净值人士尚未开展家族慈善规划的主要原因也是“对家族慈善规划缺乏了解”及“对运作的规律、政策规定不了解”。 报告指出,高净值人士期待得到更专业化和多样化的慈善服务。其中,受访对象最期待的慈善服务是“慈善机构及项目推荐”(43.1%),其次为“慈善架构涉及”(40.9%),再次为“慈善资金的投资理财服务”(37.1%)和“慈善相关税务咨询”(35.2%);私人银行及下设的家族办公室客户是受访者规划家族慈善的首选。 对于上述问题和挑战,该调研报告也提出了相应建议,即引导更多高净值人士参与慈善并创造社会价值,提供更多专业服务。在服务供给层面,应面向不同资产规模、不同慈善认知阶段、不同慈善参与程度的高净值人士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慈善咨询、配套落地支持等服务选项或者一揽子解决方案;在慈善环境和社会氛围层面,应着力完善慈善法律配套政策、提升各界慈善认知水平、优化慈善行业生态、提高慈善体系的活力和效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指出,中国已进入“善经济”发展阶段。“未来我国产业尤其是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包括养老、教育、文化、艺术等,都需要提升和凝聚社会价值,高净值人士对这些领域的关注形成了价值支撑,为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贡献。”(皮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