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以垃圾分类构建社区营造
(上接11版)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上接11版)

    (上接11版)

    而社工专业人员资历较浅,医疗知识不足,进入医院后常沦于行政事务工作,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一位专业社工郭宇(化名)曾在知乎上分享了自己的遭遇,2017年,他通过人才引进的形式进入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7月份正式到岗后,人事部门不知道该如何安排社工工作,负责人多次询问“你们社工是做什么的?难道还可以做临床?”

    百般无奈下,郭宇请求与领导面谈,为其科普社工知识。当天下午,领导为大家勾勒出未来发展宏图,声称要成立专门的社工部,让社工们参与心理服务、精神病防治、特殊儿童教育和药物依赖等业务工作。

    然而轮岗期间,郭宇和其他社工依然被安排至行政后勤岗位,但他们的社工证及人事档案分别被放在不同的专业技术岗上。郭宇了解到,根据卫生部对医院等级的规定,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必须配备社会工作师,且作为医技医辅人员必须达到一定比例,因此他才被医院引进。

    2个月后,郭宇与人事部门多次交涉,终于争取到做个案咨询工作的机会。按照医院规定,非行政岗位人员需穿白大褂工作,郭宇只得假装成为“医生”,向患者隐瞒社工身份。

    好景不长,某日郭宇为一名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做放松治疗期间,接到上级领导调回行政部门的通知,原因是人手不够。

    此后,郭宇再也没有资格接触患者。一番挣扎后,郭宇因无法实践社工工作提出辞职。他放弃事业编制、中级职称和人才引进安家费,心灰意冷地离开医院。

    相较于郭宇,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的彭雁楠非常幸运。2017年,她凭借社会工作硕士的背景进入东方医院,可以深入临床服务消化道肿瘤与乳腺癌患者。

    最初跟随肛肠外科医生查房时,彭雁楠被扑面而来的医学术语搞得一头雾水,没有任何发言权,也无法融入治疗团队。她穿着白大褂进入病房,试图了解患者情况。但患者们将彭雁楠当作医生,咨询医学知识,把她问得哑口无言。

    吴晓慧觉察到彭雁楠的难处,便鼓励她用社工的术语与医护交流,树立自己的专业性:“医疗语言确实很封闭,但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无高下之分。”吴晓慧还建议她和年轻医务人员成为朋友,不要把自己隔离开,当私下关系很好后,就容易介入了。

    在熟悉肛肠科疾病、治疗流程后,彭雁楠变得自信起来。她会在查房过程中留意到患者的家庭、情绪等问题,提供连续性的一对一个案服务或小组合作。彭雁楠发现,肛肠外科的造口患者需要携带造口袋来收集排泄物,这种自身形象与身体机能的变化,让他们面临生理、心理、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

    彭雁楠还记得2019年在病房探访的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在职场上叱咤风云,但因疾病不得不住院,并做了造口。起初患者有些高傲,和医务社工们沟通的口吻像是上级对下级布置任务,他反复强调自己没事,并讲述自己在职场上的成就。彭雁楠耐心倾听他的故事,并向他讲述了其他造口患者的经历。

    几次沟通后,患者开始袒露心扉,讲出自己的顾虑——妻儿远在美国,儿子恰逢博士毕业的关键时间,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业,也不让妻子担心,他选择了隐瞒病情,自己一个人住院,但漫长的治疗使他担心被妻儿发现患病的事实,谈起家人,患者几度哽咽。他还担心离开自己,公司运转出问题。

    彭雁楠和同事从子女的角度,鼓励他积极接受治疗和面对疾病。患者交谈后,决定放平心态,重新思考家庭和工作。

    除家庭、情绪问题外,彭雁楠发现很多造口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后不知道如何使用造口袋。此前,东方医院每两周周四会请拥有国际造口师资质的护士为患者讲解护理知识,由于患者受教育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也相差很多。彭雁楠和小组在护士提供的课程后面增设实操环节,让患者和家属使用道具提前演练,以便加深印象。

    彭雁楠和同事还通过影响力问话、道具运用、情景模拟等多种干预方法,为造口患者提供支持。她们的研究显示,医务社工干预能够显著提升肠造口患者的社会交往、饮食选择、从事重体劳动的自我效能,恢复其对性生活及造口自理的信心。

    医务社工

    是个能做到老的工作吗?

    蒲爱德女士最初在协和医院建立社工部时,为医务社工的职业生涯做出清晰规划: 

    与医院的临床、医技科室类似,社会部有自己的职称系统,随着工作年限和经验的积累,部分实习生可被录用为初级工作员,之后晋升为高级工作员、监督员、副主任,甚至主任。除了有晋升的机会,工作人员还有机会赴美国学习、进修,或在大学兼任教职。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务社工职业前景不明朗。由于聘用医务社工会增加医院“非创收性”负担,大多数医院不愿意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就算医务社工被招进医院,也没有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晋升机制。在东方医院,医务社工晋升渠道逐渐清晰。专业晋升取得助理社工师、社工师、高级社工师的认证资质,并具备教学和研究的考核与临床技术岗位对标,通过竞聘可获得相应职称。

    “爱心在左,技能在右,医务社会工作是一份职业化的工作,成为医护的合作伙伴,以专业帮助有需求的患者和家庭,让患者的康复之路更畅通、更便捷。”吴晓慧说。

    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彭雁楠觉得医务社工将转型为健康社工,从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多个阶段进行介入。她们不再局限于院内医患,社区高危人群、康复患者也将纳入服务范围。

    “国外社会保障和保险体系完善,医务社工更多发挥资源链接者和倡导者的作用,为患者提供转介和联系服务。我们想和他们一样,同社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彭雁楠说。(据《医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