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们(小区)的物业王经理带头,没黑天没白天地(干),可把他们累坏了,我们都心疼物业的人。”谈起自己居住的小区实行垃圾分类的前前后后,家住北京市亚运村街道丝竹园社区北郊小区的付贵兰大妈对小区物业人员赞不绝口。 的确,4月22日下午,当记者漫步在该小区居民楼之间时,也由衷地为小区的面貌“点赞”——绿树环抱下,北郊小区洁净有加,垃圾桶不见踪影,两个垃圾分类投放点隐身于围墙之内,就连当下各个小区都极难规范的自行车、电动车乱停放问题在这里也被迎刃而解。 当天正值地球日,也是北郊小区实行垃圾分类一周年的日子,在社区、小区物业和志愿者的通力组织下,北京市昌平区仁爱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大力支持下,居民们正在庆祝入选2021年北京市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喜讯,现场热闹非凡,气氛融洽。 一年以来,在志愿者和全体居民的努力协作下,北郊小区物业以“撤桶并站”的方式,让垃圾分类在这里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并以此为抓手,促进了小区多项便民惠民工作的开展,社区营造井井有条,也赢得了居民的赞誉。 拿下挑战,赢得人心 北郊小区居民与物业的关系如此融洽,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城市社区中是不多见的,而这也要归功于这一年来垃圾分类在这里的开展。 北郊小区地处亚运村街道繁华地带,小区门口正对306医院,来往人群混杂;小区内面积狭小,仅容纳四栋居民楼,自行车、电动车乱停一气,车棚中的废弃旧车堆积如山;实行垃圾分类之前,每个单元门口均设有垃圾桶,用居民的话说,“别提了,怎么扔的都有”……居民对小区环境难获舒心,对小区物业有怨言也可想而知。 2020年4月30日,丝竹园社区召集各楼院负责人召开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寻求垃圾投放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的解决之策。在社区党建引领下,北郊小区物业主动迎战垃圾分类这块“难啃的骨头”。 2020年7月,推进工作最难的“撤桶并站”开始。初期,由于居民的不理解,垃圾乱投乱放现象严重,这给物业、志愿者的工作带来了挑战。 “一开始可难了,我们也觉得(垃圾分类)麻烦。”居民付贵兰大妈说,“后来物业逐户上门宣传、开展讲座,慢慢地让我们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 为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志愿者、北郊小区三方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3次,张贴及发放《垃圾分类指引》《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致首都广大朋友的一封信》《关于小区垃圾分类的重要提示》《垃圾桶位置分布及投放时间表》等宣传单400余份,挨家挨户劝导居民进行正确垃圾分类工作,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投放时间规定进行投放。 通过各方两个月的不懈努力,北郊小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更多居民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工作,并逐渐养成习惯。 如今,在丝竹园社区的各楼院中,北郊小区的“撤桶并站”执行得最为彻底,原有桶站15处,通过展开居民议事会征求小区居民意见的情况下,将原有15处非标准化桶站提高标准、加大投入,自行改造建设成2个分类驿站,试行定时定点有序投放,并且由专人进行垃圾分类指导,引导提高居民的自主分出率。 在这其中,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也功不可没。“我们统一着装,协助社区发垃圾分类宣传单,巡查小区环境卫生,定时守候在垃圾存放处,与守桶人员一起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垃圾,对不文明倾倒垃圾的现象进行劝阻、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社区及物业。”志愿者张鹏谈道。 从垃圾分类到社区营造 从艰难开展到小有成效,物业人员的辛苦和换来的转变都被居民看在眼里,垃圾分类工作愈发顺利。如今,经过几个月的过渡期后,居民们从原来的指导分类变为了现在的自主分类。 谈到这项工作的关键之处,丝竹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天祥还是反复提及他口中的“走动式工作法”。“多与居民见面,多做宣传动员,既满足日常生活,更要合理布局桶站位置。”他说。 而一项关键工作的局面打开,往往也可撬动整个社区的潜力。 为了解决小区自行车、电动车乱停放这一顽疾,北郊小区物业经理王利君还带头清理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被废弃自行车堆积如山的车棚。 如今,在北郊小区,取代原有脏乱车棚的是一座崭新的自助式智能化车库,小区面貌在垃圾分类和智能车库两项工作的改造下,令人舒心惬意。 此外,据张天祥介绍,丝竹园社区还充分挖掘自身资源,邀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设计开发微信小程序,通过搜索和拍照两种方式提供垃圾分类效率,有效提升居民自主分出率,今后同学们也会参与分类守桶,一同携手共建绿色家园。 据了解,一年以来,在众多社区的积极参与下,北京市每天的垃圾总量已由2.77万吨下降至1.53万吨,同比下降近35%。而更多诸如北郊小区的示范社区,也纷纷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在社区营造、基层治理上踏出了坚实的步伐。。(高文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