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政部培训中心双师型讲师 卢磊/文
是否有必要成立并发展街道级枢纽型社会组织?这是不少基层政府干部的一个疑问。显然,发问者大都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实际作用存疑。因此,本文以D市X街道的枢纽型平台组织“益互联”为例,按照成效导向原则,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分析其治理效能和主要价值。
一是丰富了社区治理体系。“益互联”积极推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互联互通、合力益民的运行模式,构建了优势叠加、多元并进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方面,社区治理的主体从传统的“一元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变,主要包括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社区两委、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单位、社区居民及“互联网+”等,治理方式也从传统的“自上而下”向“双向互动”“多元参与”的方式转变;另一方面,“益互联”创新发展了生活服务、专业服务、志愿服务、公共服务和行政服务等五大类为民服务体系,使多元服务主体凝聚合力,让各类服务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了民生服务质量和效益新升级。“益互联”通过创新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丰富了街道和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了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多方面力量,推动了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协同解决社区治理和服务难题,发挥了行政服务与公共服务、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生活服务综合性的作用。这也是供给侧改革在基层社会治理上的具体体现,使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在总体上形成了复杂交织的共治格局。 二是搭建了共建共享平台。“益互联”枢纽型平台的成立,使X街道各领域的公共资源得以集中共享,并在这一个载体上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规划有效配置等多方面功能。一方面是社会资源整合和对接。“益互联”整合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资源,把政府的服务、社会组织的服务、市场上的服务和志愿服务等统筹起来,来回应和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实现资源最大化;另一方面是上下联结和沟通反映。“益互联”在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使其三者互动联系、组成综合体系、形成为民服务合力;再一方面是社会政策信息与典型经验宣导,依托“益民服务+互联网”打造互联网、智能化、网络化的服务平台,实现信息交流、信息整合、信息共享与信息公开的功能,也宣传了正能量、给人以精神的鼓舞;最后是专业人才聚集和提升。挖掘与培育社区领袖潜,吸引社区内专项技能人才,对平台上优秀人才进行有“温度”的联络与凝聚。 三是促进了街道职能转移。“益互联”影响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思路和理念,在街道人力有限和专业服务更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益互联”有效统筹、发挥了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承接了街道转移的部分服务和管理功能。街道整个工作的思路有变化,使得解决老百姓需求的意识更清晰化,促进政府部门工作服务方式的转变,有效实现了群众需求与公共服务和行政服务的无缝对接。 四是推进了社区减负增效。“益互联”枢纽平台多措并举推进街道13个社区的减负增效。首先,引入外部社会力量,运用项目化运作管理手段,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居民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助人自助,激活社区内生活力,帮助社区减负。其次,“益互联”对13个社区建立纵向管理体系,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居民需求和社区特色进行精细化分类,发展每个社区自己特色的便民服务。各个社区之间存在差异性,精准化的“私人定制”服务能够消弭“益互联”作为一个枢纽平台由于覆盖面广泛而出现的个性化、个别化欠缺的问题。 五是培育发展了社区社会组织。“益互联”枢纽型平台积极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第一,引入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型专业社会组织,承接项目、服务居民、践行公益,并借此培育和孵化本地区社会组织发展,促进社会组织互联互通、专业提升、共同发展、服务居民;第二,为社会组织搭设运转平台。在“益互联”枢纽平台上,社区、居民和各个社会组织三方互相沟通,形成一个循环,定期召开交流会,在“益互联”的平台上社区社会组织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第三,促进能力提升。“益互联”促进社区社会组织迈向规范化发展,通过支持承接项目、运作项目的方式,提升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水平,打造品牌性社区社会组织。 六是提升了居民参与感与获得感。“益互联”枢纽型平台始终坚持“让居民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理念,以民情、民意、民需为导向,使服务触角最大限度地向民生方方面面延伸。通过“益互联”的便民服务体系,突破了传统社区服务以基层政府或某一方面为主体的单向服务供给。通过精准把握“居民需求”这一切入点,激发了社区发展的内生力量,并逐步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创造了有利于居民参与的氛围和力量。 最后,街道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应持积极开放的态度用好用活这个棋子,盘活各类资源,实现优势叠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和服务难题,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的共建共治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