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成都市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中心 成都市慈善总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以第三次分配为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确立慈善等公益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成为开创中国特色公益慈善道路的战略指引。成都市作为超大规模城市,在新时代积极探索“第三次分配”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探索成效。 新时代成都公益慈善道路的“四梁八柱” 成都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强调,要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同时强调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机制。成都市出台了《关于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搭建了通过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打造“尚善之都”,实现“让蓉城充满爱”的城市慈善发展愿景,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努力形成与社会保障体系紧密衔接,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的现代“大慈善”发展新格局。确立了推进阳光慈善、努力推动公正慈善、营造全民慈善、打造永续慈善的具体举措,这为新时代成都公益慈善道路定下了“四梁八柱”。 八大向善力量助力城市精准扶贫 2020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成都八大公益向善力量融入城市精准扶贫,其以“慈善一日捐”为代表,凸显全民向善的力量;以锦江区的“飞地+众筹”贫困村产业扶贫模式,凸显众筹资本向善的力量;以建立全国首个基于IPTV电视平台的互联网+精准扶贫创新项目为代表,凸显出了科技向善的力量;以探索“三农”金融服务新模式为代表,凸显金融向善的力量;以“凉山公益教育行”“百名彝族博士培养计划为代表”,凸显了知识向善的力量;以成都市社会组织乡村振兴联盟为代表,凸显专业向善的力量;以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探索“可持续生计发展”为代表,创新产业向善的力量;以成都市慈善总会开展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在蓉非成都籍救助项目、福彩有爱·急难有助项目、精神疾病救助项目、药物援助项目、特殊困难军人家庭关爱项目等健康扶贫项目,创新健康向善的力量。 慈善扎根社区打通现代慈善事业“最后一公里”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慈善立足城乡社区建设,是打通现代慈善事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步骤。2014年成都市建立了首支社区慈善基金。2017年,成都市慈善总会联合成都市和谐社区发展促进会,共同搭建“成都市社区(村)公益慈善平台”,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慈善总会设立社区基金518支,募集的社会资金超过1000万。经过多年实践研究,成都公益慈善力量在中国社会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国内首部社区微基金专著——《聚智借力弘慈扬善——社区微基金的成都创新》。 慈善事业助力成德眉资发展同城化 全力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是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举措,公益慈善力量是推动同城化不可或缺的力量。2019年9月,成都市慈善总会与德阳、眉山、资阳共同签署慈善同城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成都市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签约的215个项目中有10余个来自德阳、眉山、资阳等成都市周边城市的社会组织,探索多地协同发展的初步尝试。2020年成都市第六届公益慈善交流会,将以推进成德眉资公益慈善同城化为主题,共同商讨同城化路径。 “成都公益慈善在城市治理中发挥了独特的善治作用,一是有序引导了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服务、残疾人福利和社区治理等民政民生事业,提升了城市发展治理的‘软实力’,让成都市成为了一个更有温度的城市;二是慈善事业大力培育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力量,这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肩负了传承公益精神与文化的使命,促使公益活动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提升了城市发展治理的广度,增加了普通市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创始院长王振耀教授对成都公益慈善力量进行了高度评价。 (相关资料和数据来自《2019年成都慈善年度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