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封面报道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社会创新
   第15版:专题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95岁院士捐款超千万资助学生
师曾志:99公益日的“朝内看”和“朝外看”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封面报道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社会创新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0年09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95岁院士捐款超千万资助学生

    拿出毕生积蓄,95岁的他捐款总额达千万元,最初捐款原因是什么?原本可以颐养天年的他,为何81岁时开始写书?与时俱进,学会网购的他购物车中都有什么?记者专访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

    夫妇捐款总额超千万

    今年7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9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和93岁的夫人朱慧楠教授做出一项决定: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400万元,设立“新生助学金”,这笔“新生助学金”将在未来5年内,每年向133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各资助6000元。

    这400万元并不是崔崑夫妇的第一次捐款,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中,他们曾以特殊党费的形式捐出了100万元,以老党员的身份支持武汉抗疫。

    崔崑夫妇最早一次捐款是在2013年,那年他们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出420万元,五年捐完,用于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学生必须勤奋,这都是贫困学生,但必须要努力学习。励志就是品德要好,自己知道要有公德、有爱国之心。”

    2018年,崔崑夫妇分批捐完420万元后,又为“勤奋励志助学金”追加了180万元的捐款,将每年资助的学生由45人增加到60人。

    时至今日,崔崑夫妇捐款总额超过了1000万元。

    学生让他们坚定决心

    最初让崔崑夫妇下定决心捐资助学,是他们了解到学校里一些学生困难的经济状况。这些学生受到资助之后的反馈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决心。

    “青年学生都有一个思想成长的过程,在困难时期得到的帮助对他们思想很有用。”崔崑回忆,资助的学生中有个女孩后来去广西支教,碰到一个农村孩子。“父母都不在了跟着爷爷奶奶,家里很穷,但孩子很乐观。她就要帮助这个小孩子,一个月两百块钱,鼓励他上大学。”

    崔崑说,这些被资助的学生都有共同意愿,将来只要有条件也要做公益事业。“看到这些,我多高兴!我们两个人只要有四个学生,能够将来愿意像我们一样去帮助别人,就够本了。”

    一件夹克穿了30年

    崔崑194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1951年至1954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就读。后来,崔崑还到莫斯科钢铁学院进修,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金属材料专业人才。他的研究成果曾填补国内空白,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7年,崔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称“钢铁院士”。当年的申报材料显示,他的研究成果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了2亿元。

    谈起自己的利益时,崔崑院士表示,奖金这对他来说没有吸引力,“只要我的东西能够得到应用,特别是还列到国家标准,我比什么都高兴。”

    崔崑夫妇所捐出的1000万几乎是他们毕生积蓄,全部来源于工资和补贴。

    崔崑夫妇一直住在学校分配的院士楼内,没有买房子,家具看上去也比较老旧。崔崑的一件夹克甚至穿了30年,“我现在经常穿,为什么呢?因为它好,拉链都不坏”。 

    7年撰写200多万字

    2006年,崔崑院士告别教学与科研工作,81岁的他开始写书。“我不能去工厂、不能做课题了,还能做什么贡献呢?写书。这就是我后半生把我的经历、所收集的资料整理出来贡献给大家,这比我搞几个新钢种出来价值还大。”

    写书的7年,崔崑院士每天从早晨起来一直写到晚上,“我年龄大了,再不写写不出来了,所以有紧迫感。”崔崑表示,书写不出来会是一辈子的遗憾,“人这一生总要做一些有用的事。”

    2012年8月,崔崑院士用了7年的时间,独立完成了《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撰写。全书200多万字,1500多页,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专著。随后,他又用了7年时间进行了修改补充,出版发行第二版。如今按照他的计划,再用五六年的时间出版发行第三版。

    (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