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企业社会责任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中国慈善榜系列报道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什么是职业筹款人
通过“爱心包裹”学习项目型筹资
真的需要企业基金会吗?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企业社会责任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中国慈善榜系列报道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4年03月2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真的需要企业基金会吗?

    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舆论的双重推动下,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公益慈善方面积极寻找新的突破点,越来越多的公益项目得到开发和落实,这对于提高社会整体价值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企业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基金会,或者希望建立属于自己的基金会。2014年1月20日,民政部和全国工商联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意见》,《意见》中提到“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依法设立基金会,或在慈善组织中设立专项基金,探索企业留本冠名慈善基金、公益信托等新载体”。

    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固然令人惊喜,但我们真的需要企业基金会吗?企业基金会的意义何在?它将为社会带来什么价值?

    企业成立基金会大致出于以下考虑:首先,从经济层面考虑,企业基金会是企业获得合理利润前抵税的方式之一,成立后通过获得税务部门认可的捐赠证明,可以享受返税补偿。其次,企业把做公益视为潮流,也可以通过公益活动获得比打广告、开展营销活动更佳的商业推广效果,但由于对社会上的公益组织不了解,与其交给别人操作不如自己成立基金会操作项目。企业基金会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企业可以利用其知名度,对公益事业进行推广,同时对公益事业的选择也更具有主动权,在动员社会资源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员工志愿者、内部筹款等方式。

    然而企业基金会的弊端也同样突出,尤其是在管理成本的提高和管理人员的稀缺上。尽管基金会是独立法人资格,但由于企业人员对基金会的地位和角色不清晰,管理层都无可避免或顺理成章地把基金会当作是公益项目甚至是整体企业社会责任规划的部门,这样的期望值会造成一定的负面结果——基金会的项目如果与企业经营和品牌不挂钩的话,内部开展工作一定会遇到阻力,基金会要动员人手(尤其是员工志愿者)和开拓其他资源就难上加难,这都不利于基金会的工作和发展。

    从基金会管理人才的角度来看,现在大部分企业基金会的人员都兼顾企业和基金会工作,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品牌部、企业文化部门的人甚至董秘兼任着基金会的管理人员,导致分工不甚清晰。如何找到合适的基金会秘书长也是个问题。公益组织的高管一直是个缺口,是中国的客观环境和长期缺乏第三方专业训练机构的结果。对企业来说,这更是一个挑战。基于管理层的期望值,企业基金会秘书长一方面要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有一定认知,另一方面也需要具有公益人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需要平衡。

    既然企业基金会有优势也有弊端,那么成立自己的基金会是不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回归到基金会的根本功能。

    从实际效果考虑,企业做公益需要对社会问题有帮助,同时企业也需要回报。现在企业考虑的是品牌和营销,将来可能更多是通过公益在价值链上创造共享价值,或发现社会问题然后开发新市场,这些都是企业从实际回报角度需要考虑的。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同时,企业也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企业首先要盈利和生存;如果企业对公益只持简单做好事的心态,企业基金会绝对是必然选择。然而随着CSR理论的发展,部分企业已渐渐从单纯的公益转向可持续发展以及CSR战略,将企业的业务与社会责任相结合,CSR不再只是一个花钱的事情,相反,它为企业带来了利润和声誉,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从可持续发展和CSR战略角度出发,企业在成立基金会前需进行反复权衡,思考成立基金会能够在何种程度上解决社会问题、如何影响企业的回报以及能否做好利益相关方对话等问题。

    独立CSR咨询与分析师 何智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