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尽管我们生产出的粮食足够地球上每一个人吃饱,但是由于现存的粮食体系不公正,导致世界上有近10亿人每天饿着肚子入睡。由此提出的“粮食公正”口号,则倡导全世界以一个更好的方式来栽种、分享和共同生活,以建立更美好的未来。对此,中国的艺术家是如何阐释的呢? “”——从2012年8月11日开始,16位艺术家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偏锋新艺术空间内,与国际发展及人道救援机构乐施会一道,在10天内用艺术展出的方式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艺术家任芷田创作了一个巨大的“胃”形状的雕塑,他说艺术品可以用其他媒介所不能的方式来参与。“艺术介入农民问题与介入其他问题一样,给予直观的视觉语言。”任芷田说。 艺术家李枪则是从乐施会在贵州省织金县桥上村的项目点上找到的灵感,他建造了一个云南佤族用来保证粮食安全的粮仓。“它象征着希望,人类需要一个粮仓。”他说。李枪在桥上村遇到了40岁的农民刘琴。刘琴给他介绍了桥上村的粮食情况。“收成不好,暴雨来的比以往都早,玉米还没成熟就打坏了。”刘琴的丈夫生着病,她四个儿子都在上学。 在桥上村,主要的劳动力是妇女,大部分男人进城打工,只剩下妇女、老人和孩子在家。这些妇女种植超过一半的粮食,但是,却很难有平等的机会获得土地、信贷和知识。乐施会在桥上村的项目引进了比普通玉米早一个月成熟的早熟玉米品种。这样尽管雨季提前,农民们也能有好的收成。 刘琴还加入了由乐施会组织的培训,了解其他地方的农民如何致富。“我意识到我的孩子必须上学。若不是因为培训,他们可能已经辍学打工赚钱了。”刘琴说。 乐施会经济公正项目经理毕伟德说:“‘粮食公正’的概念对很多人而言是抽象的,而这次展览的目的就是让这个抽象的词变得视觉化,让人印象深刻。每一天,我们都离不开粮食。但是我们是否深入地思考过,粮食是与饥饿、贫困、农民和气候变化等息息相关的?” 中国仅有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但必须养活世界上近20%的人口。要为本国人口生产几乎全部的粮食,中国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农民用辛勤的劳动努力保障着粮食安全,在促进社会和谐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帮助农民意味着帮助每一个人。在资源不足面前,中国农民十分脆弱。”毕韦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