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4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何智权
由于手机业务的重整,诺基亚(现属于微软)在春节过后即关闭在北京、东莞的手机工厂,将工厂转移至越南河内,导致了两地近9000人失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工人。由于市场萎缩和竞争力下降,众多日本电子品牌都计划关闭其在中国的工厂,把制造基地回迁本土,其中不乏松下、大金、夏普等知名企业。此外,优衣库、耐克、三星等企业也受到人力和土地等成本升高的影响,导致制造成本提升,计划把制造部门搬离中国。
单单是诺基亚的工厂,就已经导致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再加上其他规模并不小于诺基亚的工厂、企业撤离,其失业的工人数目是十分庞大的。如此巨大的失业群体,必然会给社会带来冲击。同时,如何安置这些工人,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巨大的责任和挑战。毕竟供应链管理是品牌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一个大课题,而工人是品牌商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在这种困难时期应该如何对待工人,是一个值得品牌商思考的问题。
供应商更易“不负责任”。外资工厂大面积转移时,工厂对工人的安置往往有多种形式。
一些工厂会鼓励工人跟随工厂转移的步伐,到新厂址继续工作,这种情况适用于在国内的转移。对于此次出现的转移回母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情况,由于签证、文化等多方面的障碍,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工人都很难实行随厂转移。比较普遍的是买断工人的工龄,也就是根据劳动合同内容支付经济补偿金,这是很多跨国企业的做法。此外,原来的工厂也会推荐工人到兄弟工厂就业或者鼓励本地就业。
最极端的情况则是,工厂欠薪太多,老板为了填补债务,偷偷转移变卖工厂的生产设备,或索性跑路躲避债务置工人不顾。
一般来说,如果工厂是品牌商自有的,只要品牌商没有倒闭,只是为了转移制造基地,出于品牌形象和社会压力考虑,以及有自身的财力作为保证,对于工人的安置会做得比较好,至少不会出现违反法律的情况。
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供应商,其做法就很难保证了。例如当年作为世界最大玩具企业美泰供应商冠越玩具厂在倒闭时就出现了备受关注的欠薪和欠款的情况。更不用说2008年,曾经作为世界三大玩具品牌供应商自身也是上市公司的合俊集团突然清算,导致了东莞数千名工人追讨欠薪,震惊了中外媒体。
品牌商履责亦有难点。在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和指引如ISO26000里,供应链管理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供应链中的劳工问题。因此,工人的利益应该是这些跨国企业关注的要点,只是在实践过程中很难做到。
第一,由于商业保密原则的约束,企业不会随便透露自身的供应商,导致了信息的不透明,外部监察也因此很难进行;第二,品牌商很多自身都有“道德采购”守则,要求供应商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但供应商往往不会给品牌商看到自身真实的一面,同样会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第三,行业内部有实力的供应商并不多,意味着品牌商的选择不多。而且,当供应商临近倒闭的时候,往往之前已经和品牌商进行了接触。某种意义上,品牌商也没有动力去继续帮助工人。
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这个处于转型期的巨大经济体来说,这个阶段是无可避免的。不过,这不意味着工人就应该被放弃,是他们为我国经济打下了基础,而在经济增长方式出现转变时,他们不应该是被遗忘的群体。如何去帮助他们进行适度的转型,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和立法者的力量。
独立CSR研究与咨询师 何智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