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又是一年展会时
又是一年展会时

2015-09-2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高文兴



2015年的第四届慈展会,除了作为一场市集、Party和会议综合体,它还能给亟待突破的公益行业带来哪些推动,它给外界带来了哪些不同以往的视角,《公益时报》连续第四年奉上我们的观察。

社会企业初尝认证

9月20日,第四届慈展会的最后一天,国内首次民间社会企业认证结果揭晓,7家企业或社会组织被认证为“社会企业”,这是我国首批经过认证的社会企业。

据了解,被认证的7家企业包括大连爱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门市蓬江区伍威权庇护工场、兰州市崇德孤残困境儿童服务中心、上海黑暗中对话服务中心、上海救要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残友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这7家企业成为国内首批获得社会企业“民间执照”的组织。

这是我国在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虽然在概念认识和实践层面争议不断,但是各方都意识到,社会企业正在不断重新塑造慈善事业的组织形式和捐赠方式,尤其是近年来,游走在营利与非营利之间,用商业技术解决社会问题的创业者不断涌现,并衍生出大量的创新领域。

第四届中国慈展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39家机构通过初选并进入最后角逐,其中20多家赶赴现场接受了评委提问,其余机构通过网络电话进行面试。评委根据组织目标、收入来源、利润分配、组织管理、注册信息等方面的条件逐一审核,并对入选机构在机构章程、宗旨、税务情况等方面进一步进行调查,最后选出基本符合条件的社会企业。

慈展会发展中心秘书长典春丽表示,结合我国的国情,社会企业认证办法暂定,目前申请机构超过50%的收入来自于商品销售、贸易或服务项目收入,机构每年用于分配的利润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35%,并且有2年以上的实践经历。

本次认证采用投票制,评审委员会9位委员对申报机构逐一评审投票,超过7票者获得《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资格。

对于未来国内社会企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坦言,政府做的就是支持,因为社会企业“是国家的但不是政府的”。而在政府之外,他也呼吁社会大众对社会企业有更多的认识。

“现在社会大众对社会企业认识存在两种误区。一方面认为,社会企业如果政府支持多了,就失去了独立性,一定要是草根。另一方面认为,社会企业是做公益的,追求商业利益不合适。”王振耀说,由于社会大众对社会企业的认识不足,因此客观上限制了社会企业的发展,而在国外,人们对社会企业的认识更加宽容。

而对于“社会企业”是否还需要官方的认证标准?王振耀表示:“希望政府多支持,但对于标准,则交给民间。”

“标准最好不要由政府来认证,否则会失去活力,但是政府应该给予民间最大的支持。”王振耀表示,中国社会市场经济往前发展,最高的标准不是政府颁布的,但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因此,在社会企业的认证上,最好不要由政府来管,否则会失去活力。

而对于首个民间标准是否能解决社会企业发展问题,王振耀则坦言,虽然是一种尝试,但作为民间主导的标准,一旦发现问题,将能更灵活及时地更正,效率也会更高。


“互联网+”大潮汹涌

在今年的慈展会上,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互联网+”的势头难以阻挡——从改善中国贫困地区学校的照明环境,到众筹善款帮助孤独无依的老人,再到为坦桑尼亚烧伤的4岁男孩筹措手术费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的确可以让失联的各方更顺畅地连接,让公益更轻松地突破地域限制,让来自各地的人们通过移动网络提供或获得帮助。

“传统公益方式受限于地域与个人,企业找不到好的项目,有些人拿着钱不知道给谁。”腾讯联合创始人陈一丹表示,“互联网+公益”可以打破传统公益模式中存在的信任“黑盒子”。

在这次收获最多眼球关注的慈展会“路人甲”项目展区,一句“不旁观,做有温度的‘路人甲’”让不少观众感动。10元的定额捐赠,不仅可以获得公益项目的进展反馈,还可兑换合作商家的超值优惠券或在线服务。作为这个带有答谢机制的互联网公众小额定额捐款平台的天使投资人刘吉人说:“互联网一开始是工具,现在变成了价值,将来还会成为社会的主流,创造出来的新价值会带动这个社会整体架构的重新调整。”

而在慈展会首日举办的“互联网+公益”之公益生态专题论坛也被官方称为是本届慈展会的十大亮点之一。论坛主办方、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侯伊莎表示,公益生态专题论坛是本届慈展会的特设环节,旨在通过公益信托的探索,推动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

会上,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理事长王平发表演讲。她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协作和共享,使得边际成本趋于零,更多人能从互联网中受益,希望以公益为使命的互联网平台搭建者,能够“把规则向着有利于公共利益、有利于创造社会价值的方向去制订和运营。”

“‘互联网+公益’,绝不等于在互联网上展示公益,不仅仅是用来募款、展示项目、宣传机构的工具。”王平说,“而是应该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上的高效优势,这才是互联网带来的良性的公益生态。”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则提出了“益商圈”的概念。他表示,“益商圈”就是由大部分人经商,极少部分人做公益的“互联网公益加互联网商业”的生态模式。年轻人应该成为构建互联网“益商圈”的中坚力量。(更多关于“互联网+”的报道,请见本期10版。)

资源对接实现突破

根据组委会办公室委托的专业机构统计显示,第四届慈展会资源对接相比上一年度都有质的飞跃。

本届慈展会共收到资源对接项目申请2588份,到闭幕时已确认共有623个公益项目实现了资源对接,对接总额达122.53亿元,还有部分资金仍在对接中,与去年438个签约对接项目和50.79亿元的对接金额相比,展会对接总金额增幅达141.24%,实现了总量的突破。

此外,资源对接在今年显现了网络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与主办方主推的“互联网+”概念和国际展区形成呼应。

慈展会首日就引来了企业股权捐赠——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巧女承诺向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捐赠本人所持有的该公司7630万股股票。2015年9月18日股价计算,7630万股股票价值29.23亿,是近年捐赠额度较大的个人捐赠。

展会首次建立的国际公益资源对接渠道,同UNSEF(联合国开发署社会企业基金会)、AVPN(亚洲公益创投网络)、新加坡星展银行、日本财团等国际公益资源渠道或平台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对接资金涵盖了中国31个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和5个海外地区,海外慈善资源对接项目20个,对接资金1651万元。

此外,“社会创投合伙人”计划,也以项目资助、公益创投、社会价值投资等方式对接项目55笔,对接金额5446.47万元,涉及青少年儿童、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公益支持等9大类项目。

首次试水国际展区

第四届慈展会首设国际公益展区,约1000平米的展区汇集了欧洲、美洲、亚洲等4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公益机构和专家入驻,为深圳公益慈善与国际接轨提供机会。

“我们的花椒具有公益属性,WWF向您承诺,您拿到的花椒产自四川,您的购买,将能帮助当地居民不再向他们赖以为生的森林过度地索取资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展位上的花椒、茶叶、松子等农产品,均具有公益属性。据其介绍,WWF通过开展自然保护项目的永续农产品项目,在中国多个省市推广可持续农业,帮助农民进行生态农耕,并帮居民寻找销售市场,让村民有收益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WWF只是众多参加慈展会的国际公益组织之一,记者在国际公益展区看到欧洲、亚洲等多国公益机构,他们均带来了参展项目,还在国际公益展区的舞台上路演公益项目。

而在慈展会上举行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国际化专题研讨会上,国外和国内多名公益大咖热议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国际化,分享着先进的国际公益慈善理念。

“私营资本通过做公益创投和价值投资,也可以解决社会问题,给世界带来改变。”奥巴马社会创新基金创始董事保罗·卡特表示,全球约有120亿美元的公益创投市场,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八国集团都在做公益创投和价值投资,公益创投已成当下国际公益界的新理念。

“公益创投是当前公益慈善界的热门话题,慈展会主动将国际先进公益理念请进来。”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表示,中国的公益慈善的国际化就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再走出去”,走出去就是学习美国等国家的公益模式和经验,请进来就是让国外朋友给中国带来公益经验和新理念,再走出去服务其他国家,中国曾接受过别人的帮助,现在也应该走国际化之路,帮助更多的人。“我非常高兴的是,本届慈展会来的外国机构代表和外国嘉宾有90人的规模,说明我们这次的慈展会非常开放,国际范儿足。”徐永光说,开放,提升了慈展会的国际坐标,也进一步助力深圳国际化城市的建设。